它涵蓋商業、政治、軍事和科技,並且成員聯絡程度更緊密,比財團的利益捆綁,還多了一層共同目標。
這幾天的深入瞭解後,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對他有利,他希望能成為決策者,而不是單純參與,打醬油的成員。
因此他也頻繁參加了近期兄弟會的決議會議,發揮了他的表決權,甚至是表率作用——他的經濟實力,對很多人、國家起影響,倘若他們配合計劃,必將會事半功倍,分量自然變重。
成員們都認同孟謙的經濟、技術實力,轉而對他的話語,也更加的重視。
這也幾乎預設了,他是重要一員的身份。
孟謙參與的討論裡,瞭解了兄弟會的計劃:利用現在的根基,增強經濟實力、擴大政治影響力,再吸收更多的成員參與。
這幾項影響深遠的計劃,在領導層會議中被確立下來,兄弟會的發展也進。入到了新世紀以來的首次擴張階段。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們的明星成員們,在經濟、政治和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非常棒的成果,我們研發出了人工智慧,我們攻克了一部分癌症,我們支援的政客,打入了高層……”
孟謙在臺下聽著菲爾貝克的話,覺得有道理。說他自己吧,在未來幾年內,各種外掛技術都將爆發。
如果將成果與兄弟會掛鉤,肯定會吸引到更多投機者、理想主義或別的人員,說實話它就跟搞政治一樣,靠成績、靠忽悠。
孟謙不禁好奇,當兄弟會規模足夠大的時候,它們想做什麼?
每一個決定都影響到國家、甚至是世界的經濟、政治走向時,是成為眾矢之的,面臨國家機器的壓力?
亦或者尋求突破,創造全新秩序?
一切都無法預料,這可能是個幾十年的發展,甚至他不一定能看到結局。
……
作為預設“重要成員”,但程式還不算的孟謙,返程美國。
兄弟會想怎麼做、做什麼他也清楚了大概,先不管能否實現結局,就像某個黨派一樣,打下江山再說,許諾可以改嘛!
回到正題,兄弟會的目標是將下層結構擴大,原本的“非正式成員”現在轉為更好聽的“正式”,同時半公開的面向普通人,這意味著將會增加公開的納新、吸收成員的舉動,就像社團招人。
但入會的規矩還是得保持嚴格,對申請者採取半年期的觀察和考驗,必須完成指定忠誠任務後,才能加入——這多是要針對大學生或青年。因為此人群容易忽悠,也因為容易熱血沸騰。
但光忽悠和洗腦不行,必須要有利益,這就是大部分兄弟會做不好的。
而現在的“兄弟會”,有這種實力!孟謙可以作為老總下達內部意思,對兄弟會成員,預設優先聘用、條件優待。比如同樣兩個人應聘職位,能力稍弱的卻因為是兄弟會成員,反而先獲得機會。
想想看,孟謙手底下的大企業在未來有多少?
再擴大去想,兄弟會的組織成員裡,涵蓋了多少大集團、大財團?
利益,就足以讓無數人奔它而來。
孟謙回到舊金山後,在考慮如何實施。這是他作為核心成員、領導者的工作,也是組織內受人尊敬的底氣。
不光是他,泰格。斯通、史蒂夫。羅森斯坦都在這麼做,因為從兄弟會透過決議後,擴大成了所有高層的事。
這不是強制的成員責任,但高層們想獲得更多、更好的利益,他們會主動去做,甚至努力做得更好。
他考慮先從公司高層開始,吸收他們,或者乾脆從兄弟會內部調人——這倒是能解決他產業能人缺乏的問題,要知道在兄弟會內,企業精英是永遠不缺乏的。
事情還沒展開,孟謙竟先把主意打到組織身上。
臉皮足夠厚的他,還真的發了一封內部加密的郵件,希望能支援他的事業。點傳送後,便把腿搭在桌子上,晃啊晃。
這不能怪他,實在是根基薄弱,只能先吸收組織的精英,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再進行擴大,轉到對外吸收。
孟謙享受到加入兄弟會來的首個惠利。
想完以後,他再在腦海裡過濾目標,看看誰更合適?一道靚麗的身影閃現,王曼文?她是符合條件的,甚至她能夠成為主要成員,就是不知道她願不願意?不過自己跟她說,估計不會拒絕。
談到社會上層人物,孟謙想到以前曾跟幾位科技大亨談過,谷歌、甲骨文的高層,他們並不是兄弟會的,如果也能吸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