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了。”
結局。
真是美好!葉惟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幾年前,那時候不懂,嫌幼稚,嘲笑布萊斯不懂哄女孩,嘲笑朱麗沒事找事,不過甭管怎麼樣,她是個送上來的女生!吻了再說。現在不同了,他愛朱麗!愛她的無花果樹,愛她的母雞群,愛她。
他現在知道,布萊斯和朱麗代表著太多,每對情侶都有自己的問題,而男女間的互相試探、甜蜜、痛苦、誤會、錯誤、瞭解、莫名其妙、差異、冒失、家庭和環境影響……這他馬就是青春,這他馬就是愛情。
自從上個月和莉莉做回朋友,他重讀了《怦然心動》好幾次,越讀越有收穫,越讀越喜愛這個故事,想把它拍出來。
好訊息是,這是他發起的專案,並沒有競爭對手,只要拿到改編權就可以作主,而且忠於原著地改編都不難。
因為雖然是第一人稱視角的陳述,它卻和《可愛的骨頭》完全不同,場景感十足,並且都以布萊斯和朱麗去進行,情節時間是有條理的順序,內心戲可用旁白完成,容易改編,容易拍。
壞訊息是,這個專案缺乏商業性,普通青少年觀眾不懂得欣賞它,成年觀眾又不喜歡看青少年愛情電影。
而且它的事件集風格註定整個故事溫溫和和,男女交替呈現的方式更加重這一點,就小說而言這些是它的精髓所在,也是故事的迷人風味。拍成電影卻難免會有點平淡,在文藝片裡都平淡,可以說這種風格最適合在家看影碟,而不是在電影院看銀幕。
缺乏商業性會讓很多人都不高興,羅伯茨肯定是其中之一,票房賣不動,艾瑪怎麼成名?
無論如何,《怦然心動》是他給自己的保底,是那種過上很多年,不經意間想起,依然會想拍的專案。
其實,葉惟覺得艾瑪演“朱麗”過於漂亮了些,朱麗不是金髮甜妞,是那種氣質獨特的,像年少時的克爾斯滕鄧斯特。
其實他覺得艾瑪也不太適合“蘇茜”,她的氣質不夠空靈純澈;艾瑪演不了“芮”,他想過有沒有什麼辦法,卻越發明白她演不了芮;貝瑟尼,也許,還行;嘉莉,很一般;說起來,最適合她的還是兩個麗茲……
他把七個專案列了張清單:
個人意願排名專案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