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地區與單位之間形成‘人才壁壘’,也阻礙了人才的流動。
我前一段下地方調研的時候說,東北當今的人力資源狀況更像是夏天的冰棒兒或者是沙漠邊緣的泥土——是一種具有潛力而又極容易流失的優勢存在。我為什麼這麼說呢,東北當前之所以有如此眾多的下崗職工,是因為在過去十幾年裡,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和影響,使東北的企業錯過了家電、電子通訊等輕型製造業發展的機會,資本非但沒有擴張和增加,甚至大量地陷入困境,從而使產業工人失去了與之結合的條件。
所以,‘官營’企業不能有效地抓住市場機會實行資本擴張,也不能隨著市場變化更新。東北的大企業都是錢堆出來的,是國家說大就大的,缺少成長xìng。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因為產業工人和人才的過剩導致了就業的巨大壓力,而是因為沒有新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資本注入。我覺得,如果東北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吸引足夠的民營資本並且透過重組改制壯大本地資本,那麼這些技術工人完全可以使東北變成世界裝備製造業中心。但是,如果未來幾年內東北經濟發展還是沒有起sè,那麼人才的折舊損耗也將會非常驚人。
我讓相關部mén給我做了一個統計,統計表明,1996年東北三省大專以上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不僅遠遠高出全國水平,而且是嶺南、江南的2至3倍。但到2002年,大專以上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遼、祥、黑分別是6。2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