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7部分

2。53萬人,三峽外遷移民總數佔規劃安置農村移民任務的41%。

三峽是全國人民的三峽。從1992年開始的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建設的高cháo,一làng高過一làng。十年間,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引入資金130。7億元,實施經濟合作專案2613個,支援、建設希望xiǎo學439所(次)。庫區誕生了一批名優企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接收移民的各省市,基本上把外遷移民安置點放在jiāo通便利、基礎設施配套的地方,移民承包地和自留地都達到或超過當地村民的平均水平,大多數移民住上了新房。

截至2003年3月底,三峽移民工程累計搬遷安置移民72萬餘人,累計建設各類移民房屋3237萬平方米,搬遷、破產、關閉工礦企業1065戶,完成了大量公路、碼頭、輸變電、通訊等專項設施的復建。三峽庫區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重要工作,便是防災環保,搶救文物。中央領導心繫庫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庫區經濟建設協調、持續發展。

連日來,在三峽庫區和水庫上游,眾多打撈“水上垃圾”的船隻穿梭不停。

早有專家預測,三峽大壩蓄水初期,水庫的水質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央領導要求必須做好庫區防汙應急預案,避免下游用水遭到汙染。

更緊張、繁重的清汙工作在庫區蓄水前已經完成。蓄水前,庫區對生活垃圾、一般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和放shèxìng汙染源等,開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除”。到2003年3月底,庫區12個區縣共完成庫底固廢清理總量479。3萬噸,安全處置廢放shèxìng汙染源16處。三峽庫區2003年需建成的28座汙水處理廠、20座垃圾處理場,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

長江三峽庫區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區。加之人口密度過大,人為活動頻繁,也成為華夏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此極為關注,也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姜恩國在1997年三峽大江截流時的講話中說,在三峽工程建設中,保護好流域的生態環境極為重要。庫區兩岸特別是長江上游地區,一定要大力植樹造林,加強綜合治理,不斷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這是確保庫區和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務必年復一年地抓緊抓好,任何時候都不能疏忽和懈怠。

1994年11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前夕,陸展翼到三峽考察時,專mén在巴東縣察看了縣城東側的山體滑坡現場,聽取長江水利委員會、地質礦產部、瀟北省巴東縣等有關單位的彙報,他強調,移民區遷建城鎮新址要充分考慮地質情況,重視滑坡問題,把新的城鎮和基礎設施建設在牢固的地基上。

2001年7月,洪定邦在三峽工程移民會議上強調指出:加強對崩滑體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治理,是關係到庫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子孫後代的大事,刻不容緩,必須在水庫蓄水前抓緊治理。對治理工程專案,要快調查、快規劃、快立項、快審批、快實施,做到科學論證,簡化程式,加快進行。這次會議決定成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xiǎo組,到2002年,兩年安排40億元專項治理資金。目前,三峽庫區計劃實施工程治理的173個崩滑坡體,已竣工79個,在建94個;計劃治理的74段塌岸,已竣工18段,在建56段。

在中央領導的關懷和支援下,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在華夏水電建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0年間,長江上游已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8萬平方公里。與此同時,對庫區受影響的植物進行遷移和繁殖,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保護物種及其棲息地,使生物多樣xìng得到有效保護。從2002年起8年內,國家規劃投資392。2億元,用於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汙染防治。

長江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峽江地區蘊藏著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產。目前,這裡已成為規模空前的地面文物保護現場和地下文物考古發掘現場。按照“重點保護,重點發掘”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目前,已實施地面文物保護專案302項;實施地下發掘專案531項,完成考古勘探面積885。2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標本數萬件。白帝城、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屈原祠、昭君故里等重點文物都將得到很好的保護。

今年是三峽二、三期工程銜接之年。從2004年起至2009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