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起你們上繳的利稅。我甚至可以說,以後我們淮西縣裡的主要經濟工作就是圍繞你們旗山和旗山食品總廠來做,因為你們一個公社的利稅佔了縣裡全年財政收入的75,把你們公社和旗山食品總廠一砍掉,我們淮西縣還是淮海市倒數第一的貧困縣所以我說要將縣裡的主要工作方向都集中在你們公社,那是一點都不過份的。”
季昌玉說的是一個大實話,利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沒有旗山上繳的利稅,淮西縣就真的只是一個貧困縣,很多時候連機關的工資都會有拖欠,在這麼薄弱的基礎上想要談什麼科教立縣、交通興縣、工業強縣……這些都是屁話空話。
會議結束之後,季昌玉中午要留在旗山公社吃一頓招待午餐,距離午餐時間正好還有半個多小時,季昌玉也不急著過去,就讓其他人先回去辦事,只將宋長明、楊少宗留下來,還有剛從省裡下調鍛鍊的工業局局長王仁貴。
十幾年後回頭看,你就會知道王仁貴是季昌玉的一個老搭檔,兩個人合作了很多年,關係也非常好。他們兩個人是同一屆的省委選調生,但是彼此的經歷差別比較大,季昌玉是很快就被省委領導看中了,留在身邊做秘書,王仁貴則去了吳州下面的一個鄉鎮做辦事員,也是從基層熬出來的。
等別人都走了,季昌玉才和楊少宗問道:“小楊,你想沒想直接調到縣裡工作?郭右賓調到地委擔任副市長了,縣裡的很多工作都是要重新做起,特別是大的規劃要重新做,你是這個方面的能手,如果你願意調到縣裡從事這個方面的工作,我和老王肯定是很歡迎的。”
宋長明則笑呵呵的感嘆道:“季縣長,咱們旗山可是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候,您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挖我們的脊骨啊”
季昌玉笑了一聲,道:“老宋你不要著急,我對你們這邊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就算我要將小楊調過去,他在縣裡還是可以繼續抓著你們旗山這邊的工作嘛。當然,我這只是一個提議,去不去縣裡並不重要,關鍵是縣裡在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上需要重新定位,我肯定已經有了一套想法,但我希望在我的想法提出之前,多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特別是楊少宗同志的一些想法。”
楊少宗思索著這番話裡的玄機,他知道季昌玉並沒有將自己調到縣裡工作的決心,更大的目標還是希望他對縣裡的經濟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他稍加沉思,道:“淮海市有兩個區五個縣,淮西縣是面積最大的,也是最西側的一個縣。我們縣相比其他縣的最大特點是山地和丘陵面積大,實際耕地面積相比其他縣都要小很多,特別是和蒼南縣那樣的農業大縣相比,咱們的耕地面積只能相當於別人的一半。從78年開始,各個縣的發展主要取決於農業的改革,更確切的說,我們淮西縣被其他縣拉開差距也是從78年,雖然再此之前,我們縣因為長期農業發展欠債已經算是比較窮困的縣。山地多,耕地少,這是我們縣必須面對的現實,其實也是我們的優勢和特點,我個人覺得淮西縣想要發展起來,必須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在一些農業開荒比較強勢的地區反而要開展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果林發展,並且在縣裡做好果林經濟的深加工產業。”
季昌玉點著頭道:“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我認為這樣的發展方式還是比較慢的,相對在全省,特別是全國的大發展中仍然缺乏一些真正的優勢,不容易脫穎而出啊”
“哦”
楊少宗一聽就明白了,他說的這個辦法確實是季昌玉考慮過的,但季昌玉不打算將這個工作做為真正的突破點,因為見效太慢。
淮西縣究竟要怎麼發展,楊少宗對這個問題實際上有著非常多的考慮,他在這個問題上思索的時間甚至要遠多於季昌玉。
他太瞭解淮西了。
淮西在郭右賓掌權的時代就是模擬兩可的左右搖擺,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的出路,郭右賓最初的想法是圍繞旗河鎮大搞,建一個旗河大鎮,利用旗河大鎮正好位於祁寧海淮四個地區中心的優點發展交通,在交通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大力扶持旗河酒廠的擴大。
結果……郭右賓在搞經濟工作上的能力還是乏善可陳的,而且總是用人唯親,這個旗河大鎮經濟的構思很好,結局卻非常糟糕,不僅沒有將旗山地區發展起來,反而將旗河酒廠拖死了。
可惜,郭右賓這個人命不該絕,93年之後,旗河大鎮就忽然從一個山區鎮變成了資源鎮,並且迅速成為淮海地區最大的資源開發地區,從旗嶺煤礦被大規模的發掘開始,旗河大鎮的經濟一夜之間又重新崛起。
憑藉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