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如果我現在告訴你,現在那邊正開著的會議的主題。不是由誰來出任檢閱一號,而是在力勸老首長親自出任,您信不信?”
“別廢話!”
“老三,麻溜兒的!”
“鬧騰慣了是吧!”
不成想薛老三一句話出,倒是引得三人齊齊呵斥出口。
薛老三俊臉一紅,趕緊道,“道理其實很簡單,打個比方,許伯伯和安伯伯都是做過省委一號的,若是你們的地頭舉辦一場盛會。不。應該是來了上頭的人來視察,如果你們不方便出面接待,你們是會選擇副手,也就是包含省長的幾位副書記之一。來代為接待呢。還是更願意選擇常務副省長呢。”
薛向的比方。雖然有些牽強附會。
但場間三人,何等政治素養,當真是入耳即明。
的確。這等大事,又涉及朝中諸老,薛老三言語慎重,無可厚非。
細細品咂薛老三所言,三人真不得不為薛老三那一肚子下水叫好。
的確,正因為那幾位距離老首長的位子更近,老首長怕是愈不會選擇那幾位出任檢閱首長。
二三號老帥的舊事,怕是誰也不能忘懷。
反之,那幾位皆是明心見性的高超人物,恐怕自也能看透其中玄機。
即便是老首長欽點他們其中之一,那幾位只怕也會忙不迭地避嫌。
其中,感觸最深的當初安在海,因為安老爺子就在那幾位的其中之一。
身為安老爺子的長公子,他自然更能帶入安老爺子的角色。
先前,他質問薛向“難道安遠大哥能比得過你安爺爺”,心中實是認定了安老爺子若肯出山,定然沒薛安遠什麼事兒。
反之,他自也明瞭安老爺子不會出山的根源,無非還在“功震、明哲”兩個成語上。
由安老爺子推而廣之,其他幾位老領導的想法,自然就不難揣度了。
轉瞬,三人俱想透了薛向那牽強附會比喻中的意思。
明白了這個比喻,後邊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得多。
書記不願副書記負責接待,副書記自然也不願常務副省參加接待,畢竟,如今的這個常務副省長勢頭已是極猛,若不抑制,誰知道屆時,常務副省會不會取誰而代之,成為副書記。
其中道理多有幽暗陰思,不足為人道,但稍有提示,細細品咂,要得出其中答案,實在是不難。
的確,在現行情況下,那幾位能上上不了,自然也不願薛安遠這風頭最勁的後起之秀,再攀高峰。
畢竟,明天的那個位子,太過貴重,簡直有點召開天下,封禪泰山的意思。
若是,薛安遠一旦成行,弄不好,這位年紀輕輕的安遠將軍,就真得能跟大夥兒鼎足而立了。
從那幾位的角度出發,最好的策略,自然不是明著反對薛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