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落地窗前。
正對著窗外的是一灣碧水,寬不過二十餘米,長也只有裡餘,好在,入眼處的水流,在左側的一處假山,便斷了視線,如此,隱隱約約,便給這條小溪的長度,留足了想象空間。
至少,在汪明慎眼中,這灣碧水,從不曾斷絕,繞過假山,便是大海。這灣碧水,定然是尋到了最終也是最好的歸宿。
對著碧水中間的田田荷葉,發了會兒呆,漸漸,溪流右側的主幹道,喧囂了起來,原來,來上班的人越來越多了。
看著這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汪明慎的心情忽然好了許多,革命事業,終究後繼有人。
細說來,汪明慎一生也極不尋常,不過,話說回來,經歷過那個年代而能坐到如今位置的大人物,誰的經歷會尋常呢。
這位汪書記,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大學參加了革命工作,早期還被捕入獄,但憑著一腔錚錚鐵骨,愣是抗了過來,爾後,便入了新四軍,一路風風雨雨直到今天,一輩子可以說是,該受的苦都受了,該享的福也享了。
嚴格算,這也是位久經考驗,立場堅定的老同志!
而他人到晚年,心思就越發少了,對權位也看得更加淡薄了,於他而言,退休在即,只求任上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把革命工作交接給後來人,他自問這一輩子就算圓滿了,對得起組織,也對得起國家了。
也正是因為這位汪書記的恬沖淡薄,無為而治,明珠的經濟噴薄發展之餘,各種負面問題也越來越多。
尤其是,秉承著汪書記不出亂子的最高指示,青幫這種幫派份子,才有了最適合的發展土壤。
瞧了會兒窗外的風景,汪明慎回到了坐位上,翻開了小孟精心整理、收集過的報紙,細細看了起來。
叮鈴鈴,忽然,電話響了,汪明慎皺了皺眉頭,他很討厭在讀報的時候,被人打斷幽思,為此,幾乎所有的明珠大員,如非必要,都不會在九點鐘以前,來打攪汪書記。
“我是汪明慎!”
汪書記雖然年高望重,可不管和誰通話,抬頭就是這一句,這也是老同志的風格,信奉簡潔高效。
除此以外,還有一重用意,那就是傳遞自己這種簡潔的意思給他人。試想想,汪書記都如此直來直去了,你和他通電話,還敢曲裡拐彎兒?
“老師,是我,打擾了!”
電話裡傳來一道渾厚斯文的男中音,似乎光聽這聲音,便能想象出電話那頭該是一位何等文質彬彬的中年。
“是光真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