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大河適時發言了,薛向能感覺到諸位大佬的態度變化,陳大河自然能,更何況他身臨其境,若非和薛向是敵對關係,他自己都能被這番說詞動搖,此時,自然知道到了緊要關頭,再不出招,估計就沒機會出招了,“很明顯,咱們現在最大的國情是什麼,是國家底子薄,力量弱,現在的當務之急,絕對不是分散力量,去建什麼經濟網路,而是得集中力量辦大事,試想想,現在的沿海經濟特區,如果不是舉國之力投入,能有現在的成就麼?因此,遼東有一連港就夠了,何必還要一蕭山港,最多是蕭山港建成後,外國船隻往來蕭山港近些,可咱們現在的外貿明明就沒什麼起色嘛,何必再耗費巨資去打造一蕭山港,再者說,連港現在的吞吐能力,又不是無非容納國內的港運壓力,何苦再重複建設!”
陳大河到底是準備充分,這番話可謂是他最後的殺招,他自信此招一出,薛向決計無非抵擋。
因為他說的是實話,也卡在了點子上,那就是國力疲弱,蕭山建港非當務之急!
果然,陳大河此言一出,滿場盡皆變色!
陳大河見之大慰,得意地朝薛向瞧去,卻見那小子竟依舊是那張笑臉,似乎毫無所動。
薛向衝陳大河笑笑,說道:“陳書記說得有理,那咱們就國情論國情吧,陳書記說外貿沒什麼起色,只怕不然吧,我這裡有一組資料,改革開放至今,已經有四個年頭了,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已經翻了一百三十二番,這也叫沒什麼起色麼,可以想見隨著改革的深入,對外貿易勢必更加提速,而對日,對韓關係的改善,和兩國的經濟交往,勢必越發密切,來往貿易的增多,幾乎已是必然態勢,蕭山建港已成迫在眉睫之勢,如何非當務之急!”
薛向這番話,絕非虛言。改革開放前,共和國的對外貿易,幾乎凝滯,是以底子極薄,這一開放,即便是未萬全開放,巨大的貿易增幅,在稀薄的底子上算起,增加的倍數自然駭人。再者,隨著老首長的訪美,共和國和美帝的關係獲得了極大的改善。而日、韓皆是美帝的僕從國,是以,共和國已經和兩國的關係有了極大的改善,多次引進日本的電視劇,便是明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共和國雖和韓國的關係有了巨大的改善,但兩國仍未建交!未建交的原因,自然是為了照顧共和國小兄弟——朝鮮的感受。
第三百二十七章砸暈
而就為了這朝鮮的感受,共和國和南韓直到九二年八月才得以建交,那時共和國和南韓的貿易往來,經濟聯絡實在是密切到了不建交就麻煩重重的地步。就是這樣,咱們也照顧了朝鮮的感受,派人帶了諒解備忘錄去。可誰成想北朝鮮反手就捅了咱們一刀。
九三年,京城申辦兩千年奧運會。當時因為準備工作,和幕後運作得力,沒有人認為共和國會輸,申奧代表團甚至都和中央領導拍了胸脯,結果,最後時刻,薩馬蘭奇嘴巴里吐出的卻是“悉尼”!當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共和國竟以兩票之差敗北,事後一查,朝鮮的那票,竟然給了悉尼!
一票之差,數載努力,天量資金投入,皆作泡影。由此可見,棒子真不是他m的什麼好東西!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
薛向陳述了對外貿易的飛速增長,可謂是破盡陳大河的殺招。
不過,要想奠定勝局,卻還不夠!
而薛向顯然不願再給陳大河組織反擊的機會,慨然祭出最後的殺手鐧:“蕭山若是建港,因地處脈衝位置,是溝通朝鮮半島,和日本海的橋頭堡,若是港成,對內對外的競爭優勢,將遠遠勝過連港,齊魯的霧臺,乃至津門!顯然這一點,不止我們蕭山幹部看到了,便是海外僑胞也一樣矚目,實不相瞞,前段時間,我去港島招商,便有愛國港商提及此事,經過詳細磋商,我代表蕭山縣委縣政府已經就他們的投資意象,簽訂了若干投資協議,協議中承諾,一旦蕭山建港,他們願意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為了簡潔,我就不詳述有那些公司了,只說兩個諸位領導熟悉的,一個是盛世中華公司,該公司是亞洲最大的古文化交易公司,其總裁原籍京城,去年訪問京城,還曾給京城市府捐贈過百萬港幣,在經濟特區鵬城亦設有房產公司,經濟實力不容置喙,該公司願意投入到港運基建上來。另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包氏海運,包氏海運在世界海運公司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願意參與到碼頭集裝箱建設,以及未來的承運工作!”
“或許這麼說,還不夠直觀,那就說重點的,包氏海運已經和蕭山縣委縣政府簽訂了三千萬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