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聲名赫赫,它現在的名號應該是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而明年,也就是八二年,其吞併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國務院財貿小組等經濟綜合機構,更名為國家經濟委員會後,幾乎就成了和國計委平起平坐的存在。
這位方主任,以不過五十的年紀,能坐上國經委副主任的位子,顯是不凡。
緊鄰文寬夫的那位紅臉老者,來頭更是不小,竟是國w院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王崇山。
這位大佬一報出家門,薛向的眼神兒就直了,因為這個單位的來頭太大,它雖然是去年才成立的,現在是既沒威力,也無成就,可薛老三知道明年三月份,這個單位一番改頭換面後,威力、名聲,立時取代了國計委,成了新的國府第一部委——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如此多的大人物,匯聚一堂,真是驚得薛老三麻木了。此前,他還覺得自己蕭山的那點工程不小,起碼也是小兩個億的投入,可這堆人聚在一塊兒,薛向覺得不討論大慶油田以上的專案,真是沒臉開口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名垂貽笑,在此一舉
前面這幾位大佬聲威不凡,後邊三位大佬亦是不弱,依次是國家建築工程總局副局長王永遠,國家測繪總局副局長商頻果,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申算,再加上主持會議的富彥國,以及參戰主力陳大河、薛向,正好九人。
許是考慮到陳大河與薛向稍後的爭鋒,此次會議排座,倒是有些意思,竟把薛向和陳大河二位,拍在了正中間,薛向緊鄰王永遠,陳大河挨著王崇山。
“行了,同志們湊到一塊兒也不容易,都是時間寶貴,我呢,就不限制會議時間了,反正,待會兒發言,務必言簡意賅,不許念黨八股,更不許對著檔案聒噪!”
薛向剛介紹完自己,富彥國大手一回,便定下了會議的調子。
陳大河面有喜色,得意地瞅了薛向一眼,因為他熟悉富主任的脾性,開會前,已經把連港參謀班子數日打造的應對方案,記了個滾瓜爛熟,再看薛老三身前放著的筆記本,他自然認為薛老三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河同志,你先先說說吧,為什麼反對蕭山建港!”
富彥國定罷調子,便點了陳大河的名兒。原本,此次會議,便不是什麼討論會,而是辯論會,除了陳大河、薛向這兩位主辯手,其餘眾人俱是評委,是以,富彥國就省略了幾位評委的官樣文章,直接上了正餐。
陳大河輕咳一聲,道:“富主任,文主任,諸位領導,同志……”
“打住,打住!”
陳大河正字正腔圓地說著官話,富彥國大手一揮,便將其止住,“陳書記,剛才我說了。言簡意賅,言簡意賅,請謹慎發言!”
大河同志已然變作了陳書記,看似尊敬了幾分,可陳大河聽得冷汗直冒。趕緊道:“對不起。富主任,我會注意的!”
富彥國面色緩和幾分,點點頭,示意陳大河繼續。
陳大河定定神。接道:“蕭山建港,事起倉促,理由牽強,動機不純,這一點。咱們先就不說了,只說,蕭山地處偏僻,山環谷繞,地勢極差,除了水勢和地處位置,有稍微值稱道的地方外,我實在不知道蕭山憑什麼敢建海港。當然了,地方幹部要升遷。要政績,總少不得瞎折騰反正造田不成,就建港,總之是要弄出點兒事兒的,這種不負責任。不科學規劃,不通盤佈局的浪蕩行為,實在是不值得提倡,不知薛向同志以為如何?”
薛向道:“我不同意陳書記的意見。不知道什麼時候,經權通變成了理由牽強。為民牟利又成了動機不純?至於陳書記不知道蕭山憑什麼建海港,我可以告訴陳書記方才說的那稍微值得稱道的水勢和地理位置,一個地方要建造海港,不就是憑藉水勢優良,地處脈衝麼,蕭山所處水位,水勢浩蕩,經年不凍,本身就是天然的良港,而地理位置,更是卓越,襟帶朝鮮半島,而遙望日本海;頻臨黃海,而溝通遼東灣;接連京津唐,獨出渤海灣;如此水勢、地理,怎麼就不能建港?”
“再者說,陳書記所指責的蕭山地處偏僻,山環谷抱,地勢不佳,乃是建港的弊處,恰恰相反,我倒認為這是好處,試想想,海港新建之地,一者為人煙稠密,經濟發達處,一者為人跡罕至,偏僻荒野處,到底何者的投入要大,何者的損耗要多,當然是那人煙稠密處!反而這蕭山的窮鄉僻壤能讓投入最小,而產生的經濟收益最大。”
“最後一點,陳書記說蕭山建港,是地方幹部,為了政績的瞎折騰。這種論調,恕我不敢苟同,一地幹部有雄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