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部分

振華首長看著老首長,心中生起疑雲!

細說來,他至此處,本意是替薛老三求情的,儘管他也對薛老三如此擅作主張,暴跳如雷,可心裡還是不願糟踐這塊良材美玉,畢竟有能耐有思想的黨內後起之秀不少。可似薛老三這般有顆慈悲之心的,卻是罕見。振華首長正是此種人。自然看薛向格外親切。

振華首長先前順著南方同志,故意批評薛向,便是避重就輕之舉,也正好瞧瞧老首長的態度。

可誰成想首長一句反問,分明就是極為認同薛小子的意思。

“做得好是好,可步子太大了,也容易讓人得紅眼病,另外。有些不合時宜,同志們意見很大!”

振華首長如實相答,他意思很明顯,薛老三這麼搞,雖是利民好事,卻是隻能給批評和懲罰,因為若是給讚揚。豈不是等於變相在鼓勵這麼搞,試想想,如果中央真鼓勵此舉,地方幹部豈不視此為政績,且如此政績還能得享美名,即便是勒緊褲腰帶。都得效仿蕭山免除農稅。

可幹部們要政績容易,中央到時要錢,國家要工業時,又該如何處置?而當道諸公皆是高瞻遠矚,胸懷全域性之輩。他們考量的肯定是整個國家,所以。薛老三此舉,從大局出發,也是隻能批不能揚,且這批駁,懲罰,也只能在暗處施行,不能放諸明處,畢竟薛老三乾的是實實在在的好事兒,若是明著懲處他,天下百姓何以視中央。

老首長輕輕掐滅菸頭,長嘆一聲,起身道:“這篇文章發稿之前,我看過,薛向是個好同志!”

振華首長霍然變色,不為老首長前半句話,而是後半句話的評價太高,在老首長說出來,和領袖曾經評價詩人老帥何其相近,可薛向夠格兒麼?

不過,振華首長何等樣人物,轉瞬就想透了關鍵。

因為,他此前一直站在一眾怒氣衝衝大員的角度思考整個事件,可這會兒,他忽然站在老首長的角度看問題,問題立時便清晰起來。

改革可以說是老首長一手推動的,初始,真心贊成者少,持中論者少,反對者眾,而改革到如今,贊成者已然越來越多,持中論者幾無,而反對者依舊不少。

因為說到底,改革是場誰都沒有經歷過的試驗田,成敗極為難料。

正因為看不到結果,又可能面臨失敗而難以承受的風險,所以,改革至今,否決,疑慮,警告之聲不絕於耳。

而如今,蕭山提出了免農稅的口號,可謂是給改革注射了一支高濃度的葡萄糖。

因為,蕭山能有今日,是薛向這位主政官員領導有方,但何嘗又不是借了改革的東風。

試想想,若無改革,蕭山就是多上十個薛向恐怕也無今日成就!

因此,蕭山免農稅,從根子上說是,改革開放春風吹來,才結出的碩果。

此外,蕭山一地免農稅,舉國農民皆羨皆怨,可這羨、怨背後,何嘗不是濃濃的期待!

況且,薛老三在他那篇文中,直接言道了,免稅是共和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改革開放到一定程度後,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自然結果。

不管若干年後,這句話,或者說這個預言會不會兌現,但至少一張畫餅已經面對十億農民攤開,且有蕭山這珠玉在前,恐怕眼下,除了站在高處的那群人,十億百姓誰都不會認為免稅有可能只是畫餅。

共和國的最難的事兒,從來就是農民的事兒,共和國的事兒,只要有農民支援就沒有不成功的,打江山如此,搞發展亦如此。

況且,改革到了如今的地步,幾乎已經沒有回頭路,唯一的方向,就是沿著這條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是以,眼下對老首長來說,最緊要的不是兌現薛老三擅自做主畫出的這塊大餅,而是帶領整個國家,朝著他設計好的藍圖,繼續前進!

想通此節,振華首長可謂霍然開朗,心中暗讚一聲:心在僻野,而胸懷天下,此子真乃無雙國士也!

要說薛老三若知道振華首長竟因為這個想法,而稱讚自己,估計能歡喜得打跌。

因為他薛老三在蕭山行免稅、免學費、免菜金三策,雖未必真如他在會上利誘蕭山縣眾常委那般——不好死後來人,留名蕭山縣史,但絕對沒有振華首長想得這般,站在全域性高度,尤其是站在老首長的角度,為改革助力。

他薛老三想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給方老實這種貧苦的蕭山縣農民,做幾件好事兒。且這個念頭,在他入蕭山的頭一天就有了。

當然,若說私心,也是有的,青史留名的成分未必多大,但發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