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也磨練到巔峰時期,兒子成年了,在家待業了。
原本老子是高階技工,掙得比兒子多,即便是兒子待業,也養活得起,可關鍵問題是,這成年的兒子不光要吃飯穿衣,還有娶媳婦兒的人生大事。
試想,你一沒工作的吃閒飯的小子,哪家姑娘願意嫁你?
且年輕人久沒工作,又容易惹事生非,可現行制度下,乃是以廠為家,想找工作,哪裡有那麼容易?
沒奈何,只好是優秀技工的老子,提前下崗,讓兒子頂了自己的班,早早把這就業指標占了,好解決終生大事兒。
這技工一家的問題,是解決了,可廠子裡的問題來。
少了一個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能創造極大生產力的老工人,多了個嘛也不懂,還得從頭學起,簡直等於吃白飯的小青工,一反一復,簡直損耗驚人。
此種弊端,簡直比裙帶關係,任人唯親,走後門等等,對一個企業的殺傷力還大。
畢竟這是關係到一個企業的核心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問題,很多有名氣的大廠,如今的產品卻是一代不如一代,跟此種弊端,有不可分割的聯絡。
當然,此種弊端,不用薛向提,馮京也知道,關鍵還是解決之道。
而薛向恰恰就給出了完美的方案。
說來複雜,其實也簡單,無非是一種特殊的返聘。
那就是老子下崗,兒子上崗,再返聘老子上崗,不過這老子上崗後的工資待遇,得大幅削減,兒子和老子加起來所得,也不過是老子退休前的所得總和。
如此一來,可謂是兩便。
從工廠方面說,優秀的技工被保留下來了,就等於保住了核心競爭力,但總支出並沒有增加。
從優秀技工一家來說,兒子的用工指標保住了,婚姻大事兒沒了阻礙,畢竟,歸根結底,這兒子要的就是個就業指標。
與此同時,老子兒子同場,父傳子業,自不會藏私,且為子成才,只怕會嚴加訓導,也算是為工廠培養了後備技工力量。
如此方案,雖然稍顯繁瑣,卻是兩全齊美,各得其便。
當然,除了這核心問題外,薛老三還提出許多其他見解,比如小型企業的廠長承包責任制,以及獨立而嚴格的財務稽核制度等等。
當然,許多見解也只能是見解,因為種種原因,許多意見,只怕一時間很難付諸實踐。
不過,馮京卻是聽進了心裡,結束了通話,他便挑燈夜戰,做出了這篇雄文。
當然,他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在陳道林面前炫耀,更不是寄望陳道林同意以省委的名義上報中央,而是想和陳道林探究,文中的某些措施,有沒有在遼東的一些國營企業裡,付諸實踐的可能和必要。
卻說,馮京自承是薛向出的點子,陳道林卻是絲毫不驚奇,突發奇想道:“省長,你說咱們要不要把薛向從德江要過來,這猴子愛折騰,有人瞧不上眼,我卻就喜歡他這折騰勁兒,與其薛向在德江陷於爭鬥的爛泥塘,不如來咱們遼東,踏踏實實作咱們這專搖扇子的小諸葛。”
陳道林確實極欣賞薛老三,不單是因為薛向在他仕途的關鍵調動上,使了把子氣力。
而是在他看來,薛向行事,看似跳脫,實際卻是謀定而後動。
薛向搗鼓出那麼多看似一定會炸翻天的亂子,而偏偏此人最後都安然無恙,便是明證。
有些人定會說薛向屢次遇險無恙,不過是有薛安遠在背後庇護的緣故,可陳道林就得反問,那位徐公子背後不也是有頂尖人物麼,怎麼就身陷囹圄,永世不得翻身了呢。
更難得是,在陳道林看來,那位薛家衙內的眼光既遠又準,往往能在他人束手無策之際,弄出點奇思妙想。
ps:因為加更的那一張,打亂了順序,所以今天是上午二千,下午三千,明天就恢復正常了,諸位領導放心,江南的更新不會一直這麼綿軟的,年關後,就恢復正常,明年五月咱們衝上雲霄。
第一百三十六章報喜
不說此次馮京交付的這份勢必會對國營工廠經營產生巨大影響力的雄,便是那位在明珠頂了自己位子的光真同志,此次能實現三級跳,聽說也是受益於和薛向一席談話。**言*情**
此種大才,陳道林焉能不想收入自己麾下,屆時,借力也好,借智也罷,總歸是百利而無一害。
聽了陳道林這個點子,馮京卻是絲毫不驚,而是搖搖頭,笑道:“書記,您要是膽子夠壯,您就往上面打報告吧,我從精神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