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省委主要領導的權力,將他從市委書記的崗位調整下來,但從一天的相處來看,安在濤對他雖不親熱但也沒有流露出什麼厭惡的情緒。
一個星期之內,安在濤連續去了三個地市考察調研。儘管他保持低調,但這兩天的省內各大媒體上還是出現了諸如“安書記在房山考察生態旅遊產業發展”之類的官方新聞。
與安在濤的連番下基層調研相比,省委其他領導並沒有太大的動靜,日子就這樣按部就班地過去,轉眼間就是2008年的年末。
天南的這個冬天異常嚴寒,乾燥乾冷,氣溫極低,連續一個月都在零下十度以下,以至於媛媛得了一次重感冒,連續打了七天的吊瓶才好。
中間,省長闞新民連續兩次提議召開常委會繼續研究幹部提拔的問題,但安在濤都以種種的藉口推拒了。12月25日聖誕節這天,安在濤趕去燕京,代表省委省政府去醫院高階病房探視了省委書記張德福。
張德福的身體健康狀況確實不太好,他的一個腎功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樣的身體,已經不合適再主政一方了,下一步,就算是安在濤提拔不起來,中央也會免去他的職務,讓他專心養病。
安在濤在燕京陪了劉彥母子三人兩天,12月28日返回省裡。他這一次去燕京,是帶著“問題”去的,而他回來,無論是省委的高層還是普通的機關幹部,都將目光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安在濤帶回了省委書記張德福的指示,張德福沒有對東山省幹部提拔名單表態,只是一筆一劃地用毛筆寫了一封信,充作自己的態度——
“東山省委諸同志:東山省委事務,由在濤書記酌處。此次幹部提拔,希省委按照中央關於幹部年輕化和專業化的指示精神,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先民主後集中……同時以此為契機,加大幹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擴大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民主,完善民主推薦、民意測驗、民主評議,推行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任前公示制、黨委票決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提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張德福的字型龍飛鳳舞很有靈性,從他的字跡中足以看出張德福豐厚的才學和個人學養。
說實話,張德福的話都是一些“套話”,沒有實質性意義。但安在濤卻在29上午召開的省委常委會上,公開宣讀了張德福的“一封信”,同時再三強調要貫徹落實張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
安在濤提出一個建議,讓省委組織部把這一次擬提拔的幹部名單公示公開,然後再分批次將所有預提廳級幹部的簡歷資訊登載在《東山日報》上,接受群眾監督評議,並聲稱以此作為幹部提拔制度改革的一次試點。同時,要求省委組織部繼續提名推薦幹部,弄一個32人的大名單上來。
見安在濤又搞起了在房山的老一套,闞新民心裡不高興,但因為有張德福的“一封信”在前面做鋪墊,他總不能公開反對張德福這個面子上省委書記的意見。組織部長夏侯名旭心裡暗暗苦笑,知道安在濤這等於是在變相表態了,他既不願意支援闞新民,也不願意助長其他常委的囂張氣焰,他是在利用這種方式來樹立自己的權威。
會上,其他常委也不得不保持了沉默。只有省委常委、天南市委書記麻明良心裡的不滿壓制不住,嘴角浮起了一絲冷笑。儘管中央有意讓安在濤接替,但畢竟還沒有成為名正言順的省委書記,而就算是安在濤日後當上了東山省委書記,在麻明良心裡,這麼一個年輕的資歷淺的同志也該充分尊重老同志的意見。
現在還沒有接替,就如此強硬,今後當了省委書記,哪裡還有他這種省里老人的“活路”?
麻明良不高興地瞥了安在濤一眼,見眾人都不吭聲,就冷笑著輕輕道,“在濤同志,省裡不比地方,你在房山市搞的那些幹部提拔機制改革,在省裡不合適。這些幹部擬任的都是省直各部門和地級市的黨政主要領導崗位,在要害部門和地市幹部的提拔任命上,必須要保證省委的絕對權威。廳級幹部,不比縣處級和科級,在基層,在縣處級和科級幹部的層面,搞一搞試點是可以的,但在廳級幹部選拔的層面上,我認為暫時還不能放開這個口子。”
“公開公示”不過是安在濤的一個手段,是他迴避與闞新民、與麻明良這些人發生正面衝突的一個權宜之計,並不是一定要搞什麼“幹部提拔制度改革”。
其實安在濤也很無奈。他沒有利益涉及其中,提拔誰都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無論支援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