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部分

年在津市靠自己蹬三輪的微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重圓上學夢想。

直到年近九十歲高齡,還在靠各種方式,來幫助那些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成學業的孩子們,中間一直沒有間斷過。

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九十三歲的白方禮老人安詳的離開,蹬三輪近二十年,幾十萬善款,圓了三百多個孩子的上學夢,可謂是,大愛無言,真正的感動了全華夏。

當老人去世之後,遺體即將被送往殯儀館的時候,自發為老人送行的群眾早就擠滿了醫院附近的各條馬路。

白方禮老人的遺體被從醫院抬出來的時候,擁擠的人群幾乎失控,不少市民湧向靈車,因為人太多,有很多人不得不跑到房頂,大樹上,汽車頂去看一下這個可敬的老人最後一眼。

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在大群公安民警的梳理下,靈車也發費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才緩緩離開醫院。

按照正常行駛路線,老人的靈車應該是直接上外環線前往殯儀館。可是靈車駛離人群之後。卻在市內繞了一個大圈,從醫院出發,調頭“回家”,經過老人的家門之後,再沿中環繞了大半圈才駛上正途。

這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精心策劃安排的。就是為了讓老人最後再看一看自己的家,看看那個很少回去的家。白方禮老人為了助學,常年在外奔波,在家的時候真的很少,很少。

讓靈車多在市裡走一走,也是為了讓老人多看一看自己曾經騎著三輪車走過的大街小巷。看一看他留下的光輝的足跡。

一位讀者發給報社的簡訊中這麼說:他的善良與無私讓我汗顏,一個朝朝暮暮甘為駱駝牛馬的人走了,所有的人都應該低下你們的頭。

很多網友們在紀念老人家的專題網頁上留下了如此的留言: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經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三十萬善款,他就是這樣感動華夏。

也有人說老人家太傻!在如今的華夏,像他這樣一個有著穩定的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家裡安享晚年也就罷了,看誰可憐幫上一把也就罷了,何苦連穿衣服鞋子都是撿別人不要的破爛穿啊?

反過來,卻又把自己蹬三輪掙來的辛苦錢全部捐出去,這是為什麼?是啊?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啊?

或許正是這種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與他捐出的三十多萬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才使得人們被現代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摧殘的麻木的神經受到了一絲絲的觸動。

現代人,已經到了就連見到老人跌倒。看見孩子落水,看見有人搶劫都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施以援手的地步。可是白方禮老人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又有了什麼感想呢?

正是因為老人家的挺身而出,讓很多人都明白了什麼叫積小善為大善,什麼叫大愛無言。老人家透過自己的行動讓這個愈加冷漠的社會明白。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無論你多麼的卑微。只要你竭盡全力去愛,去奉獻。那麼你都會變得愈加高貴,愈加受到大家的愛戴。

最讓人感動的是主持人對老人女兒的一段採訪:

我在街頭不止一次看見他蹬車的身影,看著他愈加衰老的背影,心裡的滋味是真不好受。是真心疼他!日曬雨淋的,別人看了,還以為這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呢?

女兒不止一次和他說你這是為了啥呀?他總是說,你別管,也別惦記我,我挺好的。我這樣活著,覺得特別自在。

這個可敬的老人最後的一筆捐助是在他因為實在是蹬不動三輪之後,在車站給人看車掙得全是一角兩角攢出來的五百多元。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裡,老人來到一所中學,遞上裝在飯盒裡的五百多元,說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也許就是我最後一筆錢了。

老人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平靜,但語氣裡卻有著說不出的落寞和不甘。

在場的師生們全都哭了。我們不知道老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想什麼?可能他自己已經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不適,可能老人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時日無多……

善良的老人家,在天堂可好?

歷史和人民將永遠記得您!記得您的善舉!記得您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感動!記得您那馱在車軲轆上的豐碑!

王勇覺得,和這位老人家一比,自己那點事實在是不值一提。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還有更多更多的讓人感動和感受到正能量的人和事需要媒體的宣傳,需要全社會的人知道,這個社會上除了那些大家嘴上不恥的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