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部分

是十分,撿三顆是十五分。

如果沒接住,或者抓在手裡的那顆掉了,那麼就算輸了。換另一個人來玩。

這應該是最簡單的抓單,還有抓雙,單裹。雙裹什麼的等等嘎拉哈的玩法,還有一種玩法更簡單一點,那就是擲嘎拉哈。

先將嘎拉哈按人數均分,按規則用手指彈。第一個人開始,選一個“子”,然後像彈玻璃球一樣,向另一個面紋相同的“子”彈擊,擊中就贏了。

沒有擊中,或者碰到了別的“子”以及彈錯。揀錯,沒有可彈的時候。就輪到下一個重新扔,彈。彈完最後一對的為勝。

不過王勇他們小時候玩的沒那麼多講究,很多時候都是撿點石頭子替代。先將一堆石頭子往高一扔,散落到地上。每人選出其中一個“母兒”,

往高一扔,在它落下之前,從地上的“子兒”堆裡快速的抓幾個,在接住落下來的“母”,這樣最後地上的一堆石頭子抓完,誰手裡石頭子多誰就勝利了。

據說這是之前滿*清*入*關的時候傳過來的,嘎拉哈是滿*語的音譯。是指獸類後腿膝蓋部位,腿骨和脛骨交接處的一塊獨立的小骨頭,科學叫法是距骨。

因為這塊骨頭很特別,能或站或坐的形成“真,驢,坑,肚”四種不同的姿勢,所以就形成了很多獨特地玩法。

最早嘎拉哈只是滿*族女孩的一種玩具,滿*清*入*關之後,傳入漢族,並且在東北,華北地區擴散開來。

在半山村周圍這一片地區,像是王勇這個年紀的,或者比他年齡大的,可能無論男女,就沒有小時候沒玩過嘎拉哈的。

不過那個時候,農村生活條件很差,一般來說一年到頭也很難吃一回肉,大部分都是到年根的時候才可能殺一頭年豬,除了留一些肉自己吃之外,大部分都會被換成錢,好補貼家用。

也正因為如此,除了村裡的殺豬匠家,恐怕很少有孩子手裡有足夠的嘎拉哈。不過人民群眾的智慧那是無窮的,沒有嘎拉哈那就找替代的唄。

於是什麼泥捏的,什麼石頭的,木頭的,塑膠的,甚至還有鐵鑄的,各種各樣的,那是曾經孩童時代的王勇為數不多的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可惜,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時代越來越發展,嘎拉哈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如今,大家幾乎都天天吃肉,想要找幾個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