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時,像是很隨意地說,你們那個女主持挺不錯的。不但人長得漂亮,氣質也非常好,提出的問題也很到位。電視臺長有些得意地說,我們專門送她去省裡培訓了大半年。
“不過嘛……”許多事就是因為“不過”轉了味,副縣長說,“接下來要採訪的都是下面鎮,會很辛苦,特別是,還要去邊陲鎮。像這樣的漂亮女主持,你可要特別關照。我想,還是換個男主持吧!”
副縣長笑著說:“別你們電視臺的寶貝兒弄壞了,我可擔當不起。”
報社領導說:“縣長是惜愛憐玉!”
電臺長說:“誰見了都會這憐愛之心!”
副縣長說:“你們可別誤會了,我完全是出於工作考慮,那麼千姿百態的美人兒,到了鄉下,招惹蚊蟲也多些。”
他們哪裡知道,副縣長心眼多了,你怎麼知道年青人的事啊?張建中見了漂亮女孩子就不會動心?
第九十八章 發展藍
邊陲鎮的書記原是宣傳部副部長,非常重視宣傳,也非常懂得宣傳,在邊陲鎮雖然只採訪了半天,但他安排得非常有序,只採訪群眾,採訪村委會幹部。他說,鎮領導就不要採訪了,每個鎮都採訪領導,說來說去都是檔案上的那些話,觀眾一看見領導在上面噴唾沫,就會不耐煩。真正有說話服力的還是讓觀眾看到我們做的事,聽聽貧困戶說的話!
他要記者們到田頭地間去採訪。
那是下午,太陽還很曬,他親自帶著大家去田頭地間,他一邊走,一邊說,我們邊陲鎮抓扶貧工作,不僅給予他們一定的物質支援,還鼓勵他們勤勞致富。扶貧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脫貧致富。
這可是新思維!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與眾不同,大家都是送米送油,問寒問暖,他卻超越了這一界線,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他們一行穿過一片正在抽穗的稻田,走上一個小山坡,就見這邊是一片旱地。他告訴記者,這塊旱地面積原來並沒有那麼大,是前陣才開發的,原先這裡只是農民的自留地,農民們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有些甚至丟荒了,乾脆什麼都不種。政府把他們組織起來,與省城的一家企業聯營,準備把這裡建成一個煉油基地。
說著,他笑了笑,讓大家都呈現出一臉迷惑,才又說:“你們不要誤會了,這地底下可沒有石油,如果有石油,我們邊陲鎮就不會那麼窮了。”
記者問:“怎麼煉油呢?”
他說:“你們猜猜!”
有人說:“這總得建廠房吧?”
有人說:“建廠房必須先建路。”
這邊根本沒有路,他們的車也只能停在小山坡下。
邊陲鎮委書記向坡下走,朝前面不遠的小樹林走去,那裡有好些個幹完農活歇息的農民。進了小樹林的樹蔭裡,書記摘了草帽搧著風,問那幾個農民:“這麼曬熱的天氣,你們怎麼還下田幹活啊?擔心別中暑了。”
農民很憨厚地笑著說:“趕時令啊!再晚幾天,這花生種下去就不結籽了。”
書記問其中一個抽著煙的農民:“你種了多少?”
那農民說:“不多,才十畝。”
書記笑呵呵地說:“十畝還不多啊?”
那農民就指著一個瘦小的農民說:“他種得更多,二十畝。”
書記問那瘦小的農民:“忙得過來嗎?”
瘦小農民說:“忙不過來也要忙,脫貧啊!不勤奮不行。”
書記這才對記者們說:“他就是我們一直幫扶的貧困戶,以前,鎮裡村委會只是在他困難的時候,給予一些物質上的幫扶,我當書記後,覺得這種形式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並不能長期解決問題,所以,提出我們的幫扶目標是,‘扶一個富一個’。當然真正要富有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至少,能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吧!”
瘦小農民說:“書記你放心,只要政策好,一年兩年,不會超過三年,我一定能富起來。”
書記對記者們說:“你們聽聽,信心多足?”
農民們便說:“我們的信心足,也是因為書記的水平高,書記制定的政策得人心。”
書記說:“那裡,那裡,我算得了什麼?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政策好,是因為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還算大鍋飯,還搞計劃經濟那一套,我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沒用。”
張建中不傻,完全清楚,這些人,說這些話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都是書記導演策劃的。然而,他又不得不佩服,他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