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唱的版本,從裡面挑了兩個很小的瑕疵,讓張鵬飛透過混音技術給修掉了。

之後,就是要做給這首歌反錄伴奏配樂的工作了。

林在山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信徒樂隊,思忖著是不是讓這幫小子幫他一起合奏。這首歌的伴奏需要多種樂器的協調。

但想到這樂隊的水平實在有限,林在山就不浪費時間去調教他們了。

與其讓他們合練半天幫他伴奏,他不如自己一個樂器走一軌的來給歌曲伴奏呢。

這樣最後混音時,他還能調配一下伴奏音軌的分量和定位,從而達到更好的整體效果。同時還能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殘響,讓作品具有更透徹的音色和動態展現力。

“胖子,你幫我調一下靜音狀態,我要給這首歌單配鼓點。”

鼓點是一首歌的靈魂。有鼓點後,這首歌的衝擊力和壓迫感會更好。

“你要給這首歌反加鼓點?”

張鵬飛卻是一怔,他很不理解林在山要做的事。很少有人是這樣錄歌的——先唱好歌,再反著配樂,這樣聲場的定位是很難調配的。在專業的錄音棚中,他還沒見過誰是這樣反著錄歌的。

林在山當然也不想反步驟的錄歌,但身邊沒人幫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他剛剛又唱出了非常完美的版本,他現在只能利用所有的天賦才華,來試著反向的給這首歌配樂了。

他之前並不是沒有做過這種事,所以他有信心給這首歌做的更完美。

“你幫我抓一軌鼓點,我聽聽感覺。”

“好吧。”

既然林在山堅持要做,張鵬飛也只好幫忙錄音了。

信徒樂隊的人意識到林在山是要反著來給歌曲配樂,全都傻了!

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錄歌的,這不開玩笑呢嗎!

有誰是先唱好歌,再錄伴奏的啊?這對於樂手的要求也太高了吧!

他們倒要看看林在山怎麼給這首歌配樂。

明白了林在山要做什麼後,孫玉珍也很擔心林在山這樣做會讓這首歌變得狗尾續貂。

其實不用再配樂了,在單鍵盤的伴奏下,林在山婉轉的歌聲已經足夠擁有說服力,她覺得這個版本的《蝴蝶》已經很強大了,應該能夠順利過選。

但不等她多勸,林在山已經進了錄音棚,在認真的調整架子鼓的位置了。

夜已經很深了,林在山還在如此專注的工作,孫玉珍心下莫名感動。

如此一個有才華、有態度的音樂人,怎麼就沉迷了這麼長時間呢?孫玉珍真是不理解。

白鴿其實也不理解林在山為什麼要反著給這首歌錄伴奏配樂。不過想到林在山之前講的:他要錄出一個完美的版本去征服東方臺的人。她料想眼下林在山正在做的,就是在朝著完美的方向行進吧。

既是如此,白鴿就不質疑什麼了,她崇拜她老爹的才華,更相信她老爹的選擇,她堅信她老爹一定會弄出一版完美的《蝴蝶》!

棚內。

調整好架子鼓的位置後,林在山戴上監聽耳麥,試著敲了一陣鼓點,聽著耳麥中的聲音反饋,他朝外面的張鵬飛做了個向下壓的手勢,示意張鵬飛將鼓點的音量稍微調小一點。

張鵬飛照做了。

林在山重新試音,還是不滿意,又讓張鵬飛把鼓點的音量調小了一格。

就這樣精益求精的調了三次,林在山才終於滿意。

隨即,張鵬飛將林在山剛剛錄的《蝴蝶》透過耳麥放給林在山聽了。

因為要絕對安靜的錄音,張鵬飛只在耳機中放出了音樂,錄音棚內外都沒有音樂聲。

只有戴著監聽耳麥的林在山、張鵬飛、孫玉珍三人能聽到剛剛林在山唱的《蝴蝶》。

其他人都是靜靜的看著林在山在空中慢慢的很有節奏的晃著鼓槌,好像是在找切入的時機,那感覺就像在演默劇。

當耳機中的歌曲推進到第一個高潮樂段,唱到“每次一見到你心理好平靜”這句中的“見到”二字時,林在山突然下了鼓點!

孫玉珍和張鵬飛在監聽耳機中聽得很是真切,林在山這鼓點突然一加進去,一下子就強調出了歌中主角見到蝴蝶時那種心境的變化,歌曲的高潮由此變得更加澎湃而令人觸動!

林在山切入鼓點的瞬間之美妙,讓音樂解讀力頗高的張鵬飛一頭喜慶的鍋蓋頭差點沒立起來!

他髮根都被刺激麻了!

那感覺就好像足球迷看到了一記精彩的世界波進球,張鵬飛對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