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良性發展迴圈,前景越來越好。
豬多了,銷路自然需要開啟,好在劉永剛和腦瓜靈活,口才又好,很會想辦法,他透過各種渠道,將生豬銷售出去。
本來,大家各幹各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村裡養豬的人多,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屬於一盤散沙,既不大也不強,缺乏競爭力,更缺乏後勁。
為此,上面領導經過多方考察,最後找到劉永剛說:“永剛,我看村裡就有你挑頭吧,帶領大家發家致富。”
劉永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很是不解地說:“挑頭,挑什麼頭?我現在這樣不算是挑頭嗎?豬仔免費供應他們,飼料也是先喂後付款,都等著賣了肥豬再扣成本,你說我還要怎麼樣呢?”
“這樣好是好,但是一盤散沙,沒有弄出品牌,更缺乏競爭力。所以我們研究決定,讓你出來當村裡的頭,然後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打出自己的牌子,怎麼樣,有信心嗎?”
劉永剛搖頭:“我一沒信心,二沒性趣,自己的水庫和飼料廠每天都忙得夠嗆,哪還有心思管別人家的事,你們另請高明吧。”
劉永剛回答的很乾脆,也很堅決,他喜歡過得灑脫,打算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卻從來沒想過幫村裡面做什麼事情,因為村裡的事太難搞了,都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村裡沒有集體經濟,窮的都叮噹響,再有本事也沒法弄。
見劉永剛拒絕得很乾脆,來人語重心長的說:“你是村裡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你難道不希望村裡富起來嗎?有了大家才有小家,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有集體榮譽,整體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