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那才是找死呢。

緊接著,最重要的是檢驗資訊化對戰場的控制能力。兩部戰備執勤的jy-9低空搜尋雷達在命令下達之後,十分鐘之內其在電子地圖上的標識就從綠色變成了紅色,也就是說它們已經從展開狀態進入了移動狀態。

果不其然,在這之後每分鐘一次的地圖重新整理明確的顯示出兩部jy-9雷達車隊的運動軌跡。它們迅速的抵達兩架三代機突擊方向可能的雷達網盲區,並且重新進入展開狀態。

低空進入的兩架三代機還不知道雷達盲區已經被彌補,米波雷達測定了他們的大致方位後,估算其可能進入jy-9的探測區域,於是低空雷達立刻開機搜尋!

在伊拉克人讚歎的目光中,兩發地對空防空導彈騰空而起!

雷達陣地和防空導彈陣地相隔幾十公里,而且防空導彈陣地雷達始終沒有開機。看起來貌似簡單的戰術,對伊拉克人來說卻不啻是一場魔術。

這就是體系的魔力。

第一百零三章出發

畢大崗認真仔細的擦著自己手裡這支被改的面目全非的81式自動步槍,連長衡建雲交給他的鐳射目標指示器被他背在了背後。

除此之外,他的背上還揹著一隻登山揹包,登山揹包上面是不起眼的仿駝峰水袋,07式作戰馬甲和數碼迷彩頭盔以及頭盔上的護目鏡。

就這一身裝備穿戴起來,不知道的肯定想不到這是一項土的掉渣的解放軍,說不定會以為這是美軍的海豹突擊隊之類的特種部隊。

這身裝備已經被髮下來一週多的時間了,時間雖然很緊,但戰爭時期哪有什麼道理可講,上面的要求就只有這麼點時間來適應裝備。

以至於不僅畢大崗,整個衡建雲連隊都是裝備不離身的這樣過了一週時間。

經過這一週的適應,畢大崗也感覺出這種裝備的優秀之處來。

數碼迷彩的隱蔽效果就不說了,確實是比普通迷彩的效果更好的多。而這一身裝備設計的人性化,也是輕而易舉的征服了他們的內心。

原本覺得沉重的軍靴習慣之後也不覺得沉了,反而它適應性高、跟腳、不留泥,密封性好、吸汗,最重要的是其保護能力更不是解放鞋能夠比擬的。

這段時間裡,畢大崗也聽說了40師118團1營那次穿插失敗的經歷。夜間走山路,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擠過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過去時,那條擠出來的路就成了兩米寬的泥漿溝。溝裡是尖角石、竹根籤。前面的人兩手全是血,後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膠鞋底被扎穿,有的連鞋子被泥漿拔掉。只好光腳走。

如果那個時候解放軍能有一雙好鞋,那該多好啊!如果他們身上披著的是07式戰術馬甲,什麼竹子能刮的破他們的武裝?如果他們頭上有微光夜視儀,又怎麼會在夜晚的山路上將一個營走的只剩下兩個排多一點,在安南軍隊的槍林彈雨中衝鋒?

如果他們身上有便捷的通訊和定位裝置,上級又怎麼會不知道他們的行動遭到挫折,還會在他們最危急的時候用炮火提醒敵人他們的存在嗎?

又或者那個根據圖上作業認為三個小時就足夠的上級。會不會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不可寬恕的錯誤?

能不能及時的終止,甚至是給與他們足夠的導航和指導意見?

……

歷史沒有那麼多的如果,118團1營是老山英雄團的主力營。是當時整個老山戰役斷敵退路,阻敵增援的堅石。

有沒有困難,他們都盡到了自己神聖的使命。

畢大崗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如今他這一身裝備值多少錢他不知道。但至少知道這絕對比他幾年的工資都多得多了。

這樣一套裝備。對解放軍來說是不可能大面積推廣使用的。他們能裝備上這樣的好東西,還是託了衡建雲那個戰友兒子的福。

就在畢大崗這麼想著的時候,衡建雲連隊的營地裡突然熱鬧了起來。好多士兵湧出了自己的營房,瞅著一輛輛的軍車駛入了軍營大院。

“衡叔叔!”胡文海從軍車裡探出頭來,用力的向衡建雲揮著手。

衡建雲如今也是吃喝睡任何時期都保持著全副武裝,一走起路來垮垮的聲音就好像一頭犀牛衝過來一般。

胡文海先是被他給了一個熊抱,緊接著又被他一拳打在肩膀上。好在衡建雲沒忘這不是自己手下的兵,拳下留了情面。就這還讓胡文海疼的呲牙咧嘴。

“衡叔叔,你們接到命令了?”胡文海嘆道:“哎。原本我只是想給你們換裝能在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