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箇中國造船廠的廠長,孫廠長還是第一次發現,原來中國產品真的是很有競爭力的啊!
“歐洲有18艘,東南亞7艘,南美8艘,就連日本人都下了5艘的訂單。不過最大的訂單竟然還是香江的環球航運,包氏兄弟實在是夠意思啊!”
孫廠長喜笑顏開,高興的就差跳起來了。不過隨即他又有些為難,嘆氣道:“只是歐洲和東南亞這幾個船東,對工期要求實在有些緊。再加上南美的安東尼那3艘,到明年4月之前,至少要實現四十萬噸的產能。如果再有更注重工期的訂單,我實在是心裡沒底啊……”
大港造船廠如今能造三萬噸級別船舶的船臺也只有五座,按照過往三到四個月能夠完成一艘的速度。到明年四月之前滿打滿算也就是三十萬噸的產能。目前手裡明年四月之前需要交付的訂單就有八十萬噸。哪怕把國內訂單全部押後。再聯絡滬東和江南造船廠,加上渤海造船廠這四大金剛,不過是勉強能夠完成而已。
至於說國內其他的造船廠,恐怕還真沒有建造三萬噸級別輪船的經驗和能力。
孫廠長現如今是既喜且憂,喜的是訂單滾滾而來,憂的是生意上門卻沒有能力去做。
今天已經是招標會的第四天了,世界上最大的海運公司馬士基集團的招標會就定在這一場。從手上的目錄來看,馬士基集團這次拿出來的專案可是相當可觀。除去了油輪、lng等高技術船型和大噸位船舶。適合中國建造能力的三萬噸左右散貨輪,馬士基集團一口氣就拿出了15艘,絕對是遠超往年的大手筆了。
這裡多少是受到了今年三萬噸左右散貨輪價格大跳水的影響,也許馬士基集團原本的預算也只是八到十艘,可既然相同的預算能夠多買到幾乎一倍的新船,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像馬士基集團這種跨國大公司,預算都是年初就已經定好的,和一些官僚機構沒有什麼區別。今年的預算如果花不光,說不定明年的預算就要被消減。眼看著已經是十月末,突擊花錢又不是隻有國企和政府會做。跨國公司的大企業病。一點也不會少。
可是好訊息到了孫廠長這裡,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能夠協調到的國內船廠的工期不足了。
這15艘馬士基的船如果他還想吃下來,能開出的工期最快也要從明年八月往後。直到這時,孫廠長才有些後悔自己之前太過突飛猛進了。說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