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章 山西定局,朱棡換礦

第二百二十九章:山西定局,朱棡換礦

蔚州城內百姓都分立道路兩旁站著,看著晉王緩緩進了蔚州城。

“趙和死了?”朱棡有些錯愕的問道。

趙武點頭:“死意已決。”

沉默了一下,朱棡嘆道:“此人倒是有些風骨,臨死悔矣,贖其生前之罪,倒也走的灑脫。”

“收斂其屍骨,葬於城內,為其修建一座知州廟。”

“立碑文,不掩其瑕,但要將其所行善政盡數刻下。”

蔚州百姓對趙和這個知州很是尊敬,即便是趙和辦了糊塗事,百姓們也沒有對其唾罵。

想要讓蔚州百姓快速歸心,朱棡的做法是最妥帖的。

恩、威、剿、撫。

官員上任地方的四字真言。

若是對趙和落井下石,百姓會心生怨恨。

百姓得知晉王的話,紛紛投來感激之色。

城中大戶更是願意出錢出人修建。

朱棡看向那些百姓,道:“本王知漠南布政使,為的是強民富國,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小天地!”

“趙和受賤人矇蔽蠱惑,意圖謀反,但看在其未曾傷害百姓,舉兵伐罪上,不株連其九族……。”

這時候,朱棡才想到。

趙和只剩下一個妻子和兒子。

他本身就是被賣進班家的。

嘆了口氣,朱棡也不免感嘆在元末的亂世下,有的人連祖墳怕是都找不到了。

“多謝晉王殿下……殿下千歲……。”

百姓們不少熱淚盈眶,伏地痛哭。

朱棡一路去了蔚州衙門,進了衙門之後便召見了當地大族。

林家老爺也在其中,並且主動道:“稟告晉王千歲,城中幾家大族都逃了不少,城開之後,就帶著惡僕攜其家財遠遁……。”

朱棡對這個結果也不意外,點了點頭:“蔚州叛亂之後,孤擔心的還是城中治安和蔚州民心!至於叛軍,大同衛會派強軍鎮壓!”

“千歲可放心,鄉親們明白,不會趁亂生事!”

說到這,林家老人目露一絲狠厲之色:“若有人趁亂生事,老朽決不輕饒!”

說著,柺杖立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

朱棡微微一笑。

對於這老人家所表露的情緒並不意外。

這是在告訴自己,蔚州雖然剛剛經歷叛亂之事,但是百姓是無辜的。

“那就勞煩諸位鄉親們了,多在城中搜尋躲藏的叛軍!”朱棡道。

這件事說完,該輪到正事了。

土地。

蔚州城那些參與叛亂的世侯逃走,自然是遺留下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的歸屬,是這些當地大族最為關心的事情。

土地糾紛,自古有之。

不管是鄉里小民,還是大族豪紳,歷來如此。

多一畝地,明年一家人就多一兩個月的口糧。

也是多十件衣服,多一大堆家裡的生活用具。

百姓關心的是吃飽穿暖,趙和讓他們吃飽穿暖,所以他們崇敬趙和,愛戴他。

“當今天子,是仁厚愛民的君王。”朱棡輕聲道。

“本王祖上也是佃農,深知百姓疾苦!就算是如今,在皇宮的觀稼殿也有幾畝地,常年耕種著稻穀。”

“父皇這般,為的就是知道民間田地是否旱澇。但是諸位不必擔憂那些田地被本王佔去。”

這話讓這些鄉民有些臊皮。

但也心頭寬慰了幾分。

但朱棡接下來道:“但是……。”

眾人心頭一緊。

莫不是要加稅?

幾個老人有些心裡發慌,手捏緊了面前的柺杖。

北地種植的莜麵產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畝產兩石都是老天爺開眼。

而小麥雖然好一些,但小麥對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畝產三石以上。

雖然產量不高,可平心而論。

洪武朝的農稅,是自有史記載以來,最低的。

三十稅一。

不足百分之四。

這樣的稅率,哪朝哪代敢這麼幹?

這也是為什麼洪武朝窮,而且窮的底掉。

本來百姓就不多,稅收還是有史以來的最低,不開商稅,不開關稅。

朱棡自然沒有數落老朱的意思,畢竟老朱這麼幹,實實在在的是為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