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子是最保值的。
雖然沒有明令金子當做錢使用,但是金子的流通性一直以來都是無可替代的!民間金兌換銀錢的比例也一直趨於金子這邊優勢。
並且金子體質小,便於藏匿。
徐達在某一家的水井的石頭縫裡,搜刮出了兩千斤金錠。
每一塊都有青磚那麼大,一塊就是一百多斤。
發財了。
這是朱棡最實際的想法。
頂著世侯謀反四個大字,徐達的抄家大軍一路是風捲殘雲。
民間百姓也大聲叫好。
而得知這個訊息,最高興的不是朱棡,反而是那些商人。
朝廷有錢啊!
說明朝廷買糧的訊息是真的。
他們也高興了。
囤積居奇的手法,這個商人早就是骨子裡自帶的手段了。這一套從戰國時期就一直流傳在商人的群體之中,往往是朝廷被逼得沒辦法。
甚至在某些城鎮,當地商戶會私底下打商量,控制貨物產量,刻意造勢抬高價格。
比如什麼朝廷又要出兵了,糧食馬上要漲價,鼓動百姓屯糧。
又或者說,朝廷要加稅,鼓動百姓買糧。
也有造謠,說某地糧食大豐收,糧食馬上降價,讓人賣糧。
總之手段是層出不窮。
在資訊傳遞和民智不高的古代,商人絕對是腦子最活躍的一批人。
並且,在十一號的當晚,有人傳回訊息,虎峪關外的牧民發生暴亂,原因是因為虎峪關的糧倉裡面沒有了糧食,牧民心生不安,開始躁動。
並且有人在進關的時候,親眼看到一個牧民漢子被打的爬不起來。
這一訊息,更加讓商人確定了漠南是真的缺糧食。
一時間,整個山西乃至周邊商人都動了起來。
糧食,生活物資,還有各種農具,都被馬不停蹄的運往山西來。
只要賣掉這一筆,他們就能大賺特賺。
朝廷有錢,他們有貨,這一步買賣那是板上釘釘。
商人雖奸,但是在既定利益面前,還是免不了失去理智,並且他們也根本不知道,有時候獵人和獵物的身份轉換,往往就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