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便是連題都不作,都能中舉
還有一個月就要去太原,徐妙雲忙著安排去太原要準備的東西,而從第二天起,徐妙雲就有意無意的把海別給帶上了。
朱棡則是忙著錦衣衛的事情。
錦衣衛在吸納了探馬軍司的人馬之後,人數達到了恐怖的一千六百餘人。
而後朱棡又奉命選取了兩千京城守備軍的官員,組成了兩千人的戰鬥編制。
錦衣衛,徹底的成為了大明朝的招牌。
一千六百人是探馬軍司的底子,以查探情報,監視,跟蹤所用。
鎮撫司衙門,朱棡正在和一眾錦衣衛官員議事。
下面,坐著毛驤,朱棣兩個副指揮。
張玉,何廣義,蔣瓛,青眼,樸不成五個千戶。
這其中,樸不成年齡最大,已經五十多。
毛驤四十多歲,還算是壯年。
剩下的幾個,都是二十幾歲的青壯年,可以說這套班子的可能性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張玉,蔣瓛,何廣義這三個人,前途光明。
當然,這個前途是相對的。
若是自己作死,朱棡也救不了他們。
朱棡笑意盈盈的看著張玉,道:“陛下說了,這一次參與河南調查的錦衣衛,統統記錄在冊,等事情結束之後,逐一封賞。”
張玉高興的點了點頭:“是!”
“如今錦衣衛辦成的案子還太少,一件紅衣案雖然給錦衣衛打下了名聲,但也讓錦衣衛罵名不少。”
“所以這一次河南的事,必須要辦的漂亮。”
“陛下得知河南的事很是震怒,所以從現在起,對河南官糧一事的追查絕對不能斷。”
“並且錦衣衛要時刻藏匿,絕不能讓貪官先知先覺。”
朱棡看向毛驤,道:“上一次崔家老父的死就是錦衣衛有人失職,這一次我不希望出現這樣的事情!”
毛驤冷汗淋漓,單膝跪地抱拳道:“卑職保證,絕不再犯!”
朱棡這時候看向了蔣瓛。
“蔣瓛,讓你查的事情查的如何?”
蔣瓛起身,臉色微有振奮的道:“大有結果!”
……
大明洪武六年五月二十一。
天氣逐漸步入炎夏,而科舉也在這個時間段結束,並且二十一日,是科舉開榜的日子。
京城之中的一處偏遠小院中,幾個士人正在收拾衣裳,打算結伴前去開榜。
“這一次,孫兄定然是高中了。”
“是啊,孫兄連考三年,今年是無論如何也中了。”
“要我說啊,還是林賢弟高中有望,咱們江西學子之中,誰人不知林賢弟才是大才?”
幾個士人一邊梳洗,一邊說道。
“咦,吳兄呢?吳兄去哪兒了?”有人問道。
“是啊,吳兄呢?怎麼不見人?”
一群士子疑問道。
這時候,那位年紀最大的孫大哥道:“伯宗觀星,至今未歸。”
話音落地,就看到外面一個滿身泥垢計程車子杵著柺杖走了進來。
“伯宗!”孫姓大哥急忙跑來。
其餘人也面面相覷。
“伯宗,怎麼一夜未歸?你這……你這又是鬧的哪出?”
杵著柺杖計程車子輕笑一聲,全然不顧身上的泥垢和腿上的傷,笑道:“昨兒個出城觀星,誰料竟是看過了頭,越行越遠。”
“你這傷又是怎麼鬧得?”其餘士子問道。
這時候,孫大哥招呼幾個人,將吳伯宗給攙扶到了一旁的石凳上。
【吳伯宗:洪武初年狀元。明代天文學家,江西撫州人。】
“稍不留神,掉到水渠之中。”吳伯宗擺了擺手道。
其餘人是哭笑不得:“伯宗啊,你這可真是廢寢忘食啊。”
說著,吳伯宗問道:“各位師兄,為何還不去觀榜?這可是到時辰了。”
“你不回來,咱們咋去?咱們都是撫州人,一起來的,總得要一起去吧?”有人笑道。
“我這腿……。”
“沒事,各位師兄有的是力氣!幫把手,咱們趕緊去觀榜!”
一群十幾個人紛紛你來我往的攙扶著吳伯宗一起去了午門。
午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江西學子向來是科舉主力,尤其是撫州人。
這裡出過的大人物,如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