諒的翰林學士。後來陳友諒兵敗,他被朱元璋召為國子博士,一路累官至御史大夫。
詹微前些年表現還算是尚可,多次勸諫朱元璋要不近聲色。
還引經據典,將成湯不近聲色,風範垂留於世的故事講給朱元璋聽,朱元璋聽罷也大喜,讚歎他‘應制佔對,靡勿敏贍’。
劉伯溫前來勸解詹微,也是因為詹微此人心地不壞,但就是有時候見不得血腥和殺生。
詹微搖頭:“伯溫不必勸我。”
劉伯溫悽苦一笑:“你這是何苦?陛下欲以嚴法立威,震懾百官,你若阻攔,陛下如何不惱怒?”
詹微面色嚴肅,再次嚴詞拒絕。
劉伯溫是久勸無果。
面前的詹微就是做好了要飛蛾撲飛的準備,他無論怎麼勸,詹微也不曾動搖。
他嘆道:“姿善你年少成名,乃是朝廷重臣,何苦在此事上一再為難陛下?”
“你我任職御史臺多年,陛下殺人,何時有人膽敢阻攔?”
詹微苦笑。
其實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只是聽得劉伯溫的勸諫,讓他有些感嘆劉伯溫如今也落了俗套。
劉伯溫無功而返。
詹微的判決此案,並且免除多人死刑,改為流放的訊息傳了出去。
過了晌午,一夜沒休息的詹微也偶感力不從心,搖了搖有些昏沉沉的腦袋,在下人的攙扶下上了轎子。
“老爺,您當心點兒,有坎兒……。”下人扶著詹微,踉踉蹌蹌的進了轎子。
詹微坐進轎子,又掀開簾子,臉色疲憊的吩咐自己交代的官員:“諸多事宜,等本官歸來再做判決。”
“切勿讓他人插手,若遇強人想要干涉其中,便說是晉王所說……。”
被交代的官員冷汗淋漓的點了點頭。
心裡卻是忐忑不已。
這話雖說的簡單,但真要是錦衣衛趁著詹微回去了來找事,自己怕也只能乖乖交人。
得多硬的脖子,才敢跟錦衣衛的人搶人啊。
晉王確實有口頭答應,可上面還有皇帝的口諭呢。
皇帝都說了要嚴懲這些人,你非要仁厚道德……。
詹微離開之後,下面的官員湊近這御史臺的御史,問道:“若遇錦衣衛蠻不講理,咱們該當如何?”
那御史面色一白,隨即:“我等只是受御史大夫之令前來監督!”
意思很明顯。
還能咋辦,認慫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