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老朱的奇妙之旅
“您是懂行的,這匹馬是錫尼河的馬,種好,模樣不賴!咱不賣您高價,您也看到了,這是展銷會,我老傢伙給馬行打個樣,這匹馬,七貫八百文!”
朱元璋點頭:“確實價格公道。”
這匹馬雖不算是名馬,但絕對是一匹好馬,低於十貫,確實是個良心價位!早年間一匹戰馬在牧民手裡買,低於十五貫肯定買不到。最高價的時候,甚至是三十貫一匹馬。
當然,別以為戰馬就這麼便宜。
戰馬還有配套的馬鞍和馬甲,都是價值不菲的,好的皮子做的馬鞍價格得十幾貫。馬甲就更別說了,輕騎的馬甲普遍在十貫上下,重騎兵……這個上不封頂,幾百貫都有可能。
賣馬的老漢笑道:“這還得多虧了布政使大人,要不是大人平定漠南河套,咱們哪來這麼好的馬兒賣啊?河套十幾萬牧民,加上漠南零零散散的牧民,總計超過三十萬人,幾萬匹馬兒。”
朱元璋點了點頭。
因為朝廷確實因為漠南的平定而減緩了國內的戰馬剛需,如今甘肅一帶的邊軍已經往前推進了六百里,河套地區也重回漢人之手。
大明前些年怎麼養馬的?令應天、 太平、 鎮江、廬州、 鳳陽、 揚州六府, 滁、 和二州民牧馬。
這些地方,都沒有草原,只有一些小平原適合養馬。且沒有專業的牧民,全是讓當地百姓參與養殖,數量根本不夠軍事需求。前些年都是向牧民購買戰馬,不過自從漠南歸明之後,大明擁有了河套這個養馬的聖地。
明年朱元璋打算在河套設立馬政司,讓牧民養殖戰馬十萬匹!給大明再添幾萬精銳的騎兵。
這些騎兵,其實也是給諸位藩王準備的。
朱元璋這個當爹的,可見其護子之心多麼強烈。
“怎麼樣,這位先生,這馬您是買……。”
“買了!”朱元璋大手一揮,撫摸朱雄英的腦袋,看著朱雄英笑道:“咱這大孫,也到了該練馬術的年紀了。”
說罷,朱元璋讓馮勝掏錢。
馮勝臉色有些鬱悶。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咋地,給咱大孫買匹馬,虧了你了?你特孃的,咋這麼摳搜的?”
馮勝趕忙道:“不敢不敢!”
心裡卻嘀咕道:“帶我出來就是掏錢的,裝啥大尾巴狼,李景隆啊李景隆,這事以往可都是你個小王八蛋破財的!二叔想你啊,想死你了!”
馮勝從懷裡掏出一根大黃魚就要付錢。
結果人家賣馬的老漢忙擺手道:“哎喲可不敢,可不敢,這數額太大了,老漢不方便帶身上!要不您換成商票?”
馮勝瞪著眼睛,頓時來了火氣:“嘿你這老匹夫,好端端的大黃魚兒不要,要幾張紙,你特孃的吃了豬油蒙了心了?”
老漢嚇得夠嗆,忙臉色劇變,擺手道:“不是不是,只是老漢實在是沒準備現錢!身上就帶了一百多文的零散錢,還是待會留著中午請我夥計們吃麵片的……。”
朱元璋有些疑惑的問道:“為何你們會對商票如此青睞?那商票歸根結底,不也是紙?”
馮勝也附和道:“就是,紙哪有真金白銀來的實在?京裡的小娘子們,這一根大黃魚兒拿出來,個個跟不要命的撲著就來了。”
眾人紛紛訕笑不已。
啥身份啊?敢去京城之中的銷金窟裡面消費!?
這時候那賣馬的老漢也惶恐的說道:“壯漢,不是我不收你的金子,而是這現錢揣在身上實在麻煩。”
一邊說,就老漢一邊從自己的懷中掏出幾張商票,說道:“您瞧,這商票多麼輕便?不過幾顆銅錢的重量,若是換成銅錢,怕是得裝好幾車。關鍵是方便啊,這幾大車的銅錢來回的搬,一遇到歹人那可怎麼得了?就算是換成金銀,那歹人奪了金銀一樣可以使用。”
“但是這商票就不一樣了,必須是有商人資質的商會才能在錢莊提錢,要是商票來路不明,我們的錢在錢莊裡也能安安全全的。”
這些話觸動了朱元璋,他也能夠做到感同身受。
雖然如今大明算得上是國泰民安,但是在某些地方一樣存在著為非作歹之人。劫道的事情在大明也經常有發生。
這一次,朱元璋解開了自己心裡的疑惑,同時心裡更加確定了將商票發展成為寶鈔的念頭。他要將天下的銅錢收納進國庫之中充作軍費,隨後發行寶鈔以取代銅錢,如此一來朝廷便可發放超過銅錢數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