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叫我監國
應天府京師的中書省內,楊憲目光有些呆滯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看了看旁邊胡惟庸的位置,胡惟庸自請前往淮安督造鋼廠,已經出發了七天。
皇帝傳回旨意,派遣了十七個大同的匠工建造京師鋼廠,最後選擇了水利便利,並且可以直達鳳陽的淮安府。
選在淮安,主要便是考慮到淮安這個地方的經濟和環境,淮安位於淮河畔,上游是中都鳳陽,並且坐落於京杭大運河畔,可通揚州府,與京師接連密切。
此地是個實打實的交通要道,古往今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被著名詩人白居易稱之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而胡惟庸的離去,也意味著楊憲徹底放開了手腳。
七天了,楊憲甚至沒有睡好一個覺。
還有七天太子就會回京,但是這七天,足夠他做太多的事情!
他先是罷免原先的官員,隨後任用浙地的文官,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親信!如今的各地官衙,都被楊憲以各種名義穿插了自己人手!而他本人在民間更是取得了無數的擁護。
因為什麼?
因為得名聲!
楊憲提拔文官,而諸多被提拔之人大多都是當地文紳,經由當地文紳宣揚,楊憲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官!
不過正當楊憲享受權利的時候,御史劉炳站了出來。
今日中書省朝會,御史劉炳自帶自己的牌位上朝,以‘任用親信、專行獨斷、乃朝中奸邪’之罪名彈劾楊憲。
並且陳列楊憲十宗大罪以證實此事。
故而,御史劉炳被捉拿,刑部侍郎余文建乃是楊憲的人,此時正拿著劉炳的認罪罪狀呈到楊憲的跟前。
“就這麼辦吧。”楊憲將手邊的認罪書攤開,隨後取來皇帝的大印,就要蓋章……。
“相爺,核查部部堂劉基在外求見。”
正當楊憲要落章的時候,中書省外的官吏來報。
楊憲愣住,但是很快,門口的劉伯溫就走了進來。
劉伯溫神色鐵青,但是目光之中帶著隱憂之色。
余文建欲言又止,但是被楊憲抬手製止,隨後楊憲擺手,讓其出門稍待。
房中,只剩下劉伯溫和楊憲兩人。
“恩師要不坐下……。”楊憲放下手中大印,客氣的開口說著。
劉伯溫痛心疾首的擺手道:“希武,停手吧!”
這句話,讓楊憲的臉色一下子尷尬起來。
劉伯溫聲色俱厲道:“你知道你在幹什麼?那是御史!劉炳乃是老臣,更是御史臺的中流砥柱,多年來,連皇帝都對其禮遇有加,你讓刑部將其捉拿,成什麼樣子了?”
“你是監國不假,但你也別忘了,你上面還有皇帝,還有太子!”
劉伯溫也是真的有些急了。
因為楊憲獨斷專行的態度屬實有些飄過頭了,如今居然開始干涉言路,這可是重罪!歷朝歷代,想要實權掌控朝廷政權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殺盡言官,斷了進諫之路。
正是因為這一點,御史言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不作為,但還是被歷朝歷代的皇帝所重視。
楊憲扶親信上位,翻淮西貴族的舊賬,他都可以不出面,因為這只是黨派之爭,只要你楊憲扶上來的人能用,或者說翻出來的舊賬能治一治武將們的氣焰,皇帝也不會大動干戈的動手。
可御史是什麼?
是動手的理由!
御史就是炸彈,皇帝不管是殺人還是做事,都講究一個順應天理,師出有名。從夏商周起,多少囂張的臣子是因為言官彈劾被一朝定罪的?
數不勝數!
難道皇帝真的就信御史言官的話?毫無證據的事,就一語中的的直接下令誅殺?
說到底,是授天意!
天,既是天子。
御史的作用就是,彈劾皇帝看不慣的臣子,不管是奸臣還是忠臣。奸臣死了,皆大歡喜,你名垂青史,我心裡舒坦。
忠臣死了,我保你家族昌盛,你讓我皇帝位置坐的安生。反正罵名是你背,皇帝頂多就是個識人不明。
這就是合作。
可以說,殺御史,只有皇帝能幹。
楊憲的表情變得有些不悅。
只是輕飄飄的問道:“恩師前來,就是為了這事?”
“難道我還能為了其他事?你想爭,想要搶,都可以。只要在皇帝眼皮子下面,沒人會把你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