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0章 不讀書,亦可成聖

第三百章:不讀書,亦可成聖

一道驚雷落下,劈的吳伯宗外焦裡嫩。

不是聖人?

難道荀子不是聖?

其他先賢不是聖?

吳伯宗呆滯了……。

“可是天下讀書人,都讀的聖賢書!都認他們是聖!”吳伯宗心驚肉跳,只覺頭皮發麻,渾身顫抖,睚眥欲裂之下連站都站不穩了。

朱棡輕笑。

緩緩抬起雙手以一個詭異的笑容看著吳伯宗。

“那神農可是聖人?”

吳伯宗顫抖,雙目呆滯的看著晉王殿下,只覺自己指尖麻木,以一種壓抑至極的聲音啞然道:“神農嘗百草,奠基五穀,自當是聖人……。”

“聖人以為神農是聖,是因為他嘗百草,故而認為神農是聖。可神農可通論語?可通儒學?甚至神農不懂之乎者也,那麼為何神農是聖?”

“……”

“倉頡亦不懂何為四書五經,不知何為修身治國,更沒有開蒙,為何他也是聖人?”

“……”

“大禹治水,過家門而不入,他可否讀過聖賢書?可為何孔子亦認大禹為聖?”

吳伯宗痴了。

呆了。

他們都是聖人,但他們沒讀過聖賢書,不知道什麼叫做論語,不明白滿口之乎者也到底是什麼東西!

可他們是聖!

不讀書……也能成聖?

念頭所及,吳伯宗突然渾身顫慄起來。

不讀書也能成聖……。

“不讀書……也能成聖?”

朱棡微微一笑。

他此時就是一隻從現代伸出來的手,抓著吳伯宗的腳把他朝著現代拉去。

吳伯宗此時置身於古代和現代的洪流之中,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和奇幻等著他去解決。

“他們為何能成聖?”

“因為他們仁德,對天下臣民,兄弟同胞施以仁政!他們心懷善念,敏於行,救民於苦難,還民於太平!所謂聖,非是傳道講學,將所謂聖人學問遍佈天下,那無非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當是躬身作則,以自身為薪救民。”

“先賢們不通論語,卻明白何為仁義禮智信,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孔子尊崇先賢,不是尊崇他們的學問,學識,而是他們治水的本事,救人的本事,造字的本事。書本不能救民,能學到的只有救民的手段,可又有多少人身躬力行?無非是居廟堂之高而高,處山林之遠而遠。不願沉浮於濁世,更不願沾染所謂銅臭。說得好聽是潔身自好,說的不好聽……只是一群清高無仁的畜生!”

“得民恩惠,受民給養。聖人尚且知為民謀福,可近代讀書人可知?”

“孔子從未說過自己的學問可以成聖,也從未說過自己就是聖人,那後世的聖是誰認得?”

“吳伯宗,真正的聖不是學問,是行動!天下為聖者,豈有鑽研書本成聖的?”

……

吳伯宗‘撲通’一下坐在地上。

面色慘白,失魂落魄。

他一時半會接受不了如此龐大的資訊量。

朱棡也嘆了口氣。

吳伯宗啊吳伯宗,話已經說到這了,你能不能挺過去就看你自己了!

想要改變世界,第一要改變的就是傳統觀念。

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就肯定了儒家治國的核心思想,以至於明朝的學術觀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是非常死板僵硬的,能鑽出一個王陽明來,那都是屬於卡了bug的猛人,幾百年才出一個。

後來大明更為規定了八股取士,一下子將讀書人牢牢的給釘在一個框子裡。

想變法?

可以啊,你去科舉。

科舉得學八股。

你學了八股你就是朱程門生,你還想變法?你變法你就是大逆不道!你違背了恩師的意願,哪個人會跟著你一個不忠不孝的人變法?

在大明,忠孝就是人格代言詞。

以孝立國的朝代,孝字等於天。

雙親過世,再大的事都必須守孝三年,三年內不能成親,不能科舉,不能當官,不能離開家。

這也是為什麼宋代變法貫穿一個朝代,可大明從頭到尾只有黨爭。

朱棡坐在凳子上自己給自己倒了杯水,等著吳伯宗回過神來。

不過朱棡還是小瞧了這些話給吳伯宗的衝擊力,足足一個多時辰,吳伯宗還在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