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1章 可稱:長生帝

第三百八十一章:可稱:長生帝

“咚咚咚……。”

微風輕拂,今日罕見的是一個多雲天氣。

天地明亮,日光照不出人影,卻讓人感受到氣溫的緩和,一陣微弱帶著街邊羊肉湯香氣的微風吹過,吹動飢腸轆轆的人心裡的饞蟲。

定睛一看,好傢伙,街邊盡是各種吃食,面片湯、炊餅、金陵板鴨、陽春麵,比比皆是。

可饒是如此,那些早就提前佔據了好位置的百姓們還是強忍著腹中飢餓,看著洪武門外大校場之中已經準備齊活的場面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這一日,百姓們議論最多的,那就是關於浮屠營的封賞了。

百姓們並不知道這場看似慷慨激昂的盛會背後有著多少官場上的暗流湧動,他們只知道看著解氣!看的提氣!

絲毫沒有人去在意他們當初指責浮屠營戰敗時的嘴臉。

民嘛,千百年向來如此。

隨波逐流,才是九成人的人格。

隨著那硃紅色的宮門大開,皇城之中緩緩出來兩隊引駕力士,各自持著大纛而出,隨後分列御道兩側,旗幟隨風起舞,而後皇城門洞之中皇帝的儀仗緩緩出現……。

黃蓋傘下,大明最尊貴的皇帝陛下坐在鑾駕上被十六個力夫抬著走出。身後跟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朝著校場而來。

恢弘的場面,盛大的隊伍!

近三千人的儀仗,數不清的宮女太監依次排列,以及分列隊伍前中後的衛兵,還有規模龐大的鼓吹樂隊,有超過三十種樂器,總計人數超過五百人!

這就是大明皇家的尊貴。

盛會舉行的並不複雜,不過便是用再多的筆墨,也難以去形容這場盛會的震撼程度!

整個禮部昨夜是徹夜未休,上上下下四個部門包括:儀制、祀祭、主客、精膳四司全部沒有休息,另外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也快速運轉起來。

不過有些無語的是,昨夜不少六部九卿的官員正在佈置著今天的這場盛會,莫名其妙就被錦衣衛的給抓去了詔獄之中。

而且是從崗位上給活生生拷走的。

那些下屬的官員都傻了。

沒了領導,他們聽誰的?

好在胡惟庸跟李善長臨時任命,立馬開始組織官員和軍隊準備這場盛會。

禮樂聲,擂鼓聲,響徹校場。

並且還有鞭炮響起,宛如大年一般熱鬧。

在校場之中,最先登場的是漠北的使團,他們在這場盛會上正式獻上降書,並且接受大明的敕封。

朱元璋倒也大方,根據各部落的人數以及地理環境,封了三十多個四品上騎都尉,其餘的也都是五品校尉。

這是官職,不是爵位。

大明非軍功不得封爵,能夠給官職,已經是朱元璋網開一面。

期間,原北元齊王,現任大明寧國公擴廓帖木兒也出現在了校場之中,站在朱元璋的側首方,代表自今日起,漠北再無其他政權。

並且,由一個草原部落的繼承人發起的吶喊,將朱元璋稱之為‘天可汗’。

天可汗嗎?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雙手平放在扶手之上。

這一刻,饒是老朱心神沉穩,也不免出現了一些恍惚之感……。

繼明軍打敗陳友諒,收復中原,守土復疆,開創大明之後,朱元璋又一次在漢人崛起的史書上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咱……,不喜歡這個名字。”

在萬眾矚目之下,朱元璋搖了搖頭。

李善長,胡惟庸,紛紛愣神。

就連劉伯溫都恍惚了一下,如此……。

“說起天可汗,人們想到的都是唐太宗!那是八百年年前的人物,和咱老朱扯不上關係!”

“咱老朱,絕不活在他李世民的名號下。”朱元璋淡淡道。

李善長靈機一動,當即跪地高呼:“陛下,老臣以為使者乃是好意!如今大明君威初臨漠北大地,是該以一個契合漠北草原人的稱呼讓他們記住您的聖恩。”

“草原人沒有稱呼陛下的習慣,不如以他們的稱呼,稱呼您為……,長生帝……。”

……

長生帝……。

這個名號,是不是太大了?

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乃是元始天尊第九子,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南極仙翁!

劉伯溫皺了皺眉,若是用這個名號,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