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如此說來不論是好結果還是壞結果,都已被註定。
那麼,“也許你會預言到你想要的結果”又是什麼意思?
難道“預言”可以隨著“先知”的主觀願望而改變?難道“先知”可以讓自己獲得“好結果”,而不要“壞結果”?
她思考很久,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對方的回答卻是——
“你知道薛定諤的貓嗎?”網不跳字。
這也是她剛才對那隻花狸貓心生好感的原因之一——因為那個小傢伙讓她想起了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是關於量子理論的一個理想實驗。張可松對於這種事情原本沒有太大興趣。但李真曾經熱衷此道,因而在他的潛移默化下,她總算能夠知道對方提問的這一句所指的是什麼。
一枚小小的電子,並非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像行星圍繞恆星轉動一樣安穩地待在軌道上。實際上它有可能同時出現在這一處。又同時出現在另一處。它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出現在在不同地點。直到被人觀測到,才安穩下來。
量子理論在剛被提出的時候很多人想不通——就連薛定諤這樣的科學家也想不通。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
將一隻貓、一個含有放射性原子核的毒氣裝置放進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原子核在一個小時之內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發生衰變,一旦它衰變了。毒氣就會被釋放出來毒死那隻貓。
而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在未被觀察的情況下,原子核這種微觀粒子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狀態。這就意味在在盒子沒有被開啟的時候,盒中的那隻貓也不知是死是活,直到被人開啟看一眼,才能判定它的生死。
這個實驗的出來的結論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活貓或者死貓,這是不會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然而這是因為這個實驗透過貓、原子核、毒氣這樣一個裝置將微觀與宏觀聯絡了起來——而量子理論原本就只適用於微觀領域。
張可松將自己所瞭解的東西如實說了一遍,末了還補充道,“其實我也不大懂”。
對方似乎微微笑了笑,說出一句令她震驚到了極點的話——
“那麼如果我說,對於先知而言,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盒子、我們身邊所有的事物都是那隻貓,你怎麼看?”
張可松驚詫了好久,然後頭腦才恢復清醒。她雖然不精通量子理論,但這並不意味著她一無所知。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試探著問——
“你是說,先知的觀察,就相當於‘開啟蓋子’。而未來發生的事情……就因為我們的觀察而確定了下來?”
對方讚許地說道——
“你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