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立即提振了伊海濤的精神氣。
“林部長?林國棟部長?”伊海濤抬起了身子,向楚天舒這邊靠攏過來,問道:“天舒,他還說了些什麼?”
楚天舒開始添油加醋地詮釋林國棟的三點囑託:“林部長說,一個領導幹部要幹事業,必須要有抗干擾的能力。現在有些幹部心思就不是用在做事上,而是用在了刁難干擾做事的人身上。林部長讓我轉告你,放開手腳,該幹嗎還幹嗎。只記住一條,身正不怕影子歪,為青原人民謀事業,錯不到哪裡去。”
伊海濤感嘆道:“林部長長期從事組織工作,看人真是看得準啊。”
“林部長還說,你一件件的實事做出來了,肯定有人心裡不舒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名幹部有人嫉妒並不是壞事,這說明你不同凡響,引人注目,沒人嫉妒的幹部才悲哀呢,說明你碌碌無為,無足輕重。樹大才招風,無人嫉妒是庸才!”
官場多“官圓”,像伊海濤有能力還肯踏踏實實埋頭幹事的官員還真不多見,事情做出來了,自然可以贏得政聲,引起組織部門的注意,為進步打下一定的基礎。
林國棟肯為伊海濤說話,說到底還是看重了他是個能幹事肯幹事的人,在堅持一直倡導的選拔任用幹部的基本原則:不讓幹實事的幹部吃虧。
可在伊海濤看來,做事就得與錢打交道,與商人打交道,要抗拒各種誘惑,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弄不好就惹火燒身,遭遇舉報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聽楚天舒這麼一說,伊海濤心裡的負擔頓時小多了。他興奮地說:“東南省有林部長這樣的領導,是全省幹部之幸啊。”
為了給伊海濤打氣,楚天舒繼續說:“林部長還說,一名領導幹部,每臨大事要有靜氣,必須有處變不驚的本領,咬定目標不放鬆。要堅信,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領導這麼支援你,鼓勵你,你還顧忌什麼呢?伊海濤備受鼓舞。
丟下心頭的包袱,伊海濤頓覺天寬地闊,回家的路上坐在車裡居然還哼起了小調。
萬國良都覺得奇怪,剛才從青苑賓館回來,老闆坐在車上,還是一副心事重重悶悶不樂的樣子,怎麼楚天舒一回來,就像換了一個人。他從後視鏡裡瞥一眼伊海濤,並沒有出聲,猜想著肯定是楚天舒從省城帶回了好訊息,老闆才會這麼開心。
第二天上午九點,在市委一號會議室,朱敏文主持召開了書記辦公會。
參加會議的有市委副書記郭鴻澤、常務副市長伊海濤、副市長唐逸夫、市委秘書長等常委出席,市**、市政協的主要領導,公安局副局長郝建成,信訪辦劉主任、市府辦副秘書長黃如山等相關人員列席。
會議的議題是討論研究“民工討薪”事件的善後工作,在一一聽取了指揮部、宣傳部、信訪辦、公安局等部門的工作彙報後,朱敏文開始不留情面地點名批評了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表達了對於善後工作進展情況的非常不滿。
朱敏文非常嚴肅地說:“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是關乎到青原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們每一位同志都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到維穩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鉅性,各部門和各級領導都要通力協作,大力支援。”
雖然整個講話中沒有提到伊海濤,但伊海濤是事件的當事人,朱敏文的所有批評,他都難辭其咎。整個會議,伊海濤木著臉,不便發表意見,守著“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明訓,老實當一個聽眾。
批評完了,朱敏文繼續說:“為了明確責任,我提議成立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由海濤同志擔任組長,鴻澤同志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指派一名負責人作為工作小組成員,會後將名單報市委辦公廳。今天我在這裡強調一點,誰如果不積極配合支援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我就摘誰的帽子。”
大家紛紛表態,堅決按照書記的指示精神,全力支援善後小組的工作。
聽著朱敏文一條條地指示,每個對應的人:宣傳部長、公安局長、信訪辦主任、指揮部指揮長等都態度堅決地接受任務,心中不覺有些微微不安起來。
客觀來說,到了這個時候,朱敏文的強硬是有必要的,但既然如此,他為什麼又不來親任這個組長,伊海濤聯想到昨天下午與朱敏文的談話,心裡在想,這會不會還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推卸責任?
“大家有這個態度就好。我朱敏文說到做到,決不含糊。”朱敏文掃了大家一眼,又轉向伊海濤、郭鴻澤、唐逸夫等常委,大聲地說:“海濤同志,你是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代表市委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