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收,只為了能讓一身的武技,在眾多弟子手中發揚光大。
齊鯤鵬五歲的時候,正趕上全國勒緊褲腰帶的三年災害時期,幾乎顆粒無收。老實巴交的父母習慣了在土地裡刨食,面朝黃土背朝天,身無一技之長,眼見齊鯤鵬餓得面黃肌瘦,只能暗中垂淚,沒有一點辦法。
齊鯤鵬的父親埋頭苦思了兩天,揹著家裡僅剩的一點玉米,走了一天一夜的路,終於走到了公社,用袋子裡的玉米作為交換,用公社唯一的一部電話,聯絡到遠在何南當公社幹部的表親。
一個多月以後,正當齊父已經絕望的時候,一輛草綠色的吉普車停在了門口,齊父的表親從車裡走下來,同樣面有菜色,卻依然留下了兩麻袋黑豆,卻帶走了年幼的齊鯤鵬。
望著吉普車絕塵而去,齊父咬了咬牙,吩咐妻子道:“公社裡招收扛白袋子的工人,我去那裡找一口飽飯吃,有剩下的錢給娃匯過去,免得娃在那邊受苦。這兩袋糧食,夠你吃兩個月的,那時候我就回來了,要餓死,咱們也埋在一起”
齊父所說的扛白袋子,是從城市的化工廠裡運到公社的農藥化肥,和生石灰等材料,多少會從膠絲袋子裡露出一些,經常接觸這些化學品,不僅會導致身上的面板潰爛,還會留下難以根治的肺病。
所以即使人們普遍吃不飽肚子,找點野菜樹皮對付,也不至於很快餓死,都不願意去幹這樣的活,所以很難僱傭到人,扛白袋子的力工才會多掙上幾個工分,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剩下少量的糧票。
齊母見丈夫要拿命換錢,一下子跪在齊父身前,抱著丈夫的腰腿,淚如雨下:“娃他爹,你知道娃不是你親生的”
齊父蹲下身子,愛憐地撫摸著妻子凹陷的臉頰,柔聲道:“我能娶到你這樣的女人,已經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命,既然我認了你當我的婆娘,娃子就是我的”
第二天一早,齊父口袋裡揣著兩把黑豆,重新踏上了通往公社的小路。齊母在村口哽咽凝望,已是哭成了淚人。
此時,齊鯤鵬坐在吉普車裡,望著不斷變換的樹木風景,把小臉貼在車窗上,天真爛漫地撒歡道:“表叔,何南是啥樣的啊,那塊能吃飽肚子不俺爹說了,何南挨著一條大河,有的是水澆地,糧食比俺們那邊的黃鳥還多。俺爹說的對嗎”
第381章 覆水難收
齊鯤鵬隨表叔來到何南,沒過上兩天安穩日子,又被表嬸給趕了出來。
齊鯤鵬的表嬸是當地軍分割槽一名軍官的女兒,喜歡齊鯤鵬的表叔一表人才,才肯委身下嫁。
兩個人婚後生育了一個女兒,表嬸見丈夫從東北帶回來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心裡不喜,冷眉冷眼道:“你一聲不吭地走了一個多月,還開走了公社裡的吉普車,要不是我爸給你在地方上做的工作,你這會兒已經被開除了公職,滿大街去要飯了,你知道嗎”
表叔堆起笑臉,把表弟家裡的情況說了一遍:“小美,這孩子是我的親侄子,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餓死。咱們先養活他,用不了一年,等那邊的地裡糧食打的多了,我立刻把他送回去”
表嬸出身富裕之家,自小養成了執拗的小姐脾氣,大吵大鬧,根本不聽丈夫的話,冷戰了幾天,表叔見妻子已經開始收拾行李,而且從孃家取來的戶口本,以離婚作為威脅,表叔終於屈服了。
幾經輾轉,表叔終於找到了一個可靠的朋友,把齊鯤鵬送到嵩山腳下的一座武館,隨同詠春大師李恨學拳,不求能夠學得一身拳指令碼事,只圖侄子能吃上一口飽飯,只要不至於餓死,習武的那點辛苦,也就微不足道了。
齊鯤鵬只是中人之姿,根骨並不算出類拔萃。只是年紀幼小,正是可以隨意塑形的年齡,而且齊鯤鵬出身農村,整天漫山遍野地奔跑玩耍,身體比同齡的孩子強健不少,表叔委託的朋友又主抓當地的文體工作,面子不小,李恨只好收下了這個徒弟。
武館裡一共有二三十個小孩子,年齡都在伯仲之間,天南海北慕名而來,隨在李恨身邊學拳。
詠春又名“太子拳”,發源於明朝宮貴之中,講究的是由內至外,寸勁傷敵。習拳者腳步靈活,運招如風,傳說中厲害的詠春拳高手,可以在一秒鐘的時間裡,連續揮出七八拳之多,鮮有匹敵。
李恨身負正統詠春之技,文明四海,年輕時也曾遊遍名山大川,拜會了不少高明的武者,切磋修習出一身出神入化的本事。年邁之後,李恨見詠春門內凋敝,不忍一身本領失落,這才大開中門,廣收弟子,好武之人無不聞風而至,紛紛把子侄送來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