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區傑眼睛睜得滾圓。
陳維政搖搖頭,說:“絕對真傢伙,三哥,你是不是有曰子沒有喝茅臺,連味道都品不出來了。”
“喝茅臺?你倒是想。我們這裡的接待早就沒有茅臺。”葉逢春說。
“跟我喝酒你走什麼接待啊!”陳維政喊道:“不會這兩個錢也出不起吧!區老闆,沒那麼孤寒吧!”
“在我這裡,茅臺任喝,我自費買,全中國人都知道我有錢,龍山的企業有你陳維政的那份就有我區傑的這份。什麼時候不做總理了,我就是中國排名數一數二的大富翁。”區傑說。
“去!就你那幾個錢,還數一數二的大富翁!”陳維政說:“大富翁,那是三哥,富有四海,腳踩九州。”
“行了行了,別說這些沒譜的了,維政我告訴你,如果沒有什麼好的方案,就為了賺這頓酒喝忽悠人,我直接關你禁閉。”葉逢春說完,又是一杯老酒,吧吧嘴,味道好極了。
“新夏國一千萬人連家屬,新宋國一千萬人,指定是農民家庭,新秦國五百萬人,指定是農民家庭,新唐國二百萬人連家屬到漠北種大棚菜,供漠北工業區,新漢國要二百萬人連家屬,各種型別都行,填充碎葉省人口,新和國要一百萬礦工,連同家屬三百萬人,新齊國三百萬人,在安大略再建一座中國城。中華民國要一百萬船廠工人和漁民,家屬隨行。總數四千萬是吧!餘數交給莫叢。”陳維政一邊說,一邊數手指,陳維剛算算,正好四千萬人。
葉逢春端起酒杯,伸向陳維政,說:“搞了這杯,維政,謝謝你,你一來,就什麼都解決了!”
陳維政沒有端杯子,說:“別急,有條件。”
“什麼條件?說,我都答應你。”葉逢春說。
“我們來做一場遊戲。”陳維政說。
“遊戲,做遊戲?什麼遊戲?”葉逢春有點不解,但還是下了決心:“行,什麼遊戲,我都陪你。”
“行,就以這個四千萬,對中國老百姓來一次大忽悠,讓老百姓從今之後,對你們的政斧歸心。”陳維政說:“一、你們先把難民全部集中在抗災大棚裡,然後進行統計,不登記的,就不再算是難民。二、你們不再大包大攬,而是給一點糧食,讓他們自救。三、國內要有媒體發出這種聲音,就是當時政斧動員該地區人去新夏國,你們不去,現在只能自己負責。四、不進行任何救助,讓災民陷入絕望。五、政斧與九國商量,把之前登記的人員遷往九國,未登記的不在此列。六、九國不同意接收,因為各人員已經充足到位,不願意多養閒人。七、政斧與九國多方協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八、九國同意接收。九、政斧嚴格按照之前的登記,對各類人進行分門別類,分別送往不同的國家,如果不去者,作為放棄政斧資助處理,不再有糧食補助,也不再有災難補貼。總之,透過這件事,要在全民中突出政斧形象,政斧不是老百姓的保險櫃,更不是避災區,救災,政斧有指導義務,但是救濟,從來就不是政斧的規定工作。”
“維政你來做我這個位置,肯定比我做得好。”區傑說。
“你別玩我,這個位置我做不來,如果是中國國王,我還可以考慮,你們這種型別政斧領導,我不會做。”陳維政笑著說:“因為你們講究的是無償服務,我講究的是等價交換,沒有價值的東西,我從來不會保留。”
葉逢春、區傑、陳維剛三人都低下了頭,不好回答。
第五六四章 災民全包
第五六四章災民全包
第二天,中國的官方報紙,就出現了一篇報道《僥倖的大洋彼岸人》,內容就是華北沿海遷往新夏國的人,他們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這次災難,同時分析為什麼故鄉的那些人不願意遷走。
文章很尖銳,認為不願意遷走的人,一來是僥倖心理,更多的是不相信有這樣一切災難的到來,認為政斧是在忽悠他們,把他們忽悠走後,得到自己的免費土地,然後進行有償開發。文章認為,什麼時候開始,平民與政斧已經處在這樣相對立的位置,他們互不相信,互相算計,在平民眼裡,政斧就是那些無所不在的罰款、防不勝防的監控和五花八門的稅收。
然而,這一次由於對政斧的不信任,導致了五千萬人的遇難,造成了四千萬人的無家可歸。
從災難發生的第二天,政斧開始組織防化人員,與九國的防化人員一起,對災區開始進行防化消毒,清理各類生物的屍體,焚化並消毒,目的是為了不引起大規模的瘟疫發生,而倖存人員,由於對政斧不信任,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