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了什麼程度,自己帶來的幾個技術人員都是過去的技術標兵出身,幾年不在一線,焊槍都拿不穩。
大年十三,江國民讓停在紅水河公司車場外的大小拖車,排隊前六百輛的全部趕往華僑鎮,到風臨車廠把一萬三千輛風臨車拉往六盤。
華僑鎮的人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拖車,也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拖車拉滿汽車離開工業園,古宜電臺電視臺將這一盛況進行了報道,正月十五元宵節,六盤國聯超市的汽車銷售活動大獲成功,預訂的一萬輛車全部現金提車不算,還把增加的三千輛風臨天際一掃而空,同時又預訂下了一萬輛風臨天尚、三千輛風臨天際。當天,國聯超市宣佈,超市不再零售龍山電池,需要在國聯超市買車的車主才能具有電池購買權利,而且要用損壞的舊電池來換,舊電池零折現,一舊換一新。
六盤大地,以開一輛電動車為榮。
第一二八章 人盡其才
第一二八章人盡其才
在龍山電池廠的第二層,緊貼軍營有一棟回字型的五層樓建築,這棟過年尚未竣工的建築目前只屬於一個人,那就是鄭建一,而這棟五千平米的大樓,就是龍山技術的孵化中心,龍山高能電池應用開發中心。
陳維政給了鄭建一五千萬元人民幣,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處理這棟樓,添置什麼,準備什麼,研究什麼,一率自己做主。人員目前只給了他兩個,都是陳村子弟,一個是去年東方工業大學畢業的陳維啟,秀花嬸子的大兒子,這傢伙學的是機械,過年回來一眼就看上鄭建一,非要拜鄭建一為師,還纏著要秀花嬸子擺酒認師,十八爺說,建一是姐夫,不能做師父,只能當老師,自己家的人,也別拜來拜去的,就跟著吧。另一個是古宜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陳維康,三爺家陳寶權的小兒子,陳寶權炒得一手好大鍋菜,是陳村的第一掌勺,陳維康是他家老三,高中成績不錯,高考成績本來上了二本線,想想不去讀,選擇了古宜職業技術學院,主科是機械加工,副科是烹飪。
陳維政扔了幾個在市場上買回來的小型農機具給鄭建一,一個小型汽油噴淋機,一個柴油小型抽水機,一個小型汽油伐木機,一個小型汽油割草機。要求鄭建一想辦法弄出一個電動農機系列,針對專業生產戶,替代之前的燃油農機。
每次使用燃油的農機具,農民都會破口大罵:老子的農具比賓士寶馬都牛,老子不上路照樣交養路費。農民使用的農機具,所有的燃油都來自於路邊加油站,自從養路費打入油費後,農機具使用的燃油也被捆綁上養路費,bi著你用,不用沒有,農民一想起這個就心煩。
陳維政是農民,有很強的農民情結,想起這個倒饢事也心煩。農民就活該被欺負,人家搞小姐要錢,他在這邊搞老婆也要錢,想想也真是不太合理。開發一些電動農具,如果可行,也算是幫著農民減減負。何況有一個奉天機械正好等米下鍋,交給奉天機械生產,弄不好,還能走出一條新路。英維和馬耀輝要從龍山電池脫出來,在工業園建一個奉天機械古宜電動農機廠,這是對他們的考驗。
鄭建一帶著兩個小助手,接過陳維政的樣品,說:維政你的心夠寬,有你這種一心為農民的想法,我一定儘快把樣品弄出來。
維啟和維康看著陳維政,暗想這個哥哥怎麼心眼就這麼多,這個農機系列一出來,估計全國農機系列又會瘋狂。維康告訴陳維政,他要買一套數控車床,製作樣品,估計需要近千萬,麗萍姐夫有點捨不得,陳維政告訴鄭建一,要裝置就要最好,一切以效益為目的,不要怕花錢。
看到鄭建一的確不是管理人才,陳維政把何助理抽過來,兼職龍山高能電池應用開發中心行政總監,負責行政管理。三嫂說,陳維政還真會人盡其用。
出了元霄,龍山電池綜合區全部交付使用,三嫂子跟古宜三建結清綜合區建築費用,古宜三建給工人發錢放假半個月。收假回來,再處理最低一層廣場區的地面綠化,道路及停車場鋪裝,河堤美化,橋樑完善,及其它細節處理。
龍山電池廠綜合區共分八個區,每個區長250米,寬100米。正面第一區的中間是長臺階中心通道,兩側是上下班人行通道和進出貨車輛通道。再兩側是各一棟六層尖頂小樓,這兩棟是電池廠辦公樓,東邊一棟董事樓,西邊一棟理事樓。董事樓的東邊是管理綜合樓,再東邊是高能電池應用開發中心,理事樓的西邊是生活綜合樓,再西邊是職工住宿區,後三區是軍營。
圍繞綜合區的外圍是一道兩千多米長的塑膠跑道,跑道外是十米綠化帶,綠化帶外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