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沒外人,一家人就在在門口的土場上,支了大桌子。這裡有一棵老龍眼樹,拉上一個小燈泡,晚上經常就在這裡,露天喝茶,消暑。
老媽做得很是豐盛,肉是下午舅舅去鎮裡買的,雖然鎮裡的集市還沒開,不過鎮子周圍,還是有一些店鋪開業了。又特意跑到縣城裡,買了些新鮮蔬菜跟海鮮,炒出來之後翠綠香脆,一頓飯吃得大家都很舒爽。
特別是小丫頭,農村魚菜都齊全,就是肉較少吃到。這一下可吃了個夠,菜還沒上齊呢,已經吃得小肚子溜圓,自己跑到邊上,逗弄烏龜玩兒了。
烏龜今天也是吃了些魚內臟,正要活動活動,跟小丫頭兩人你來我往的互逗著玩。
吳晨陪著父親跟舅舅,喝了點自家泡的荔枝酒,爺幾個談興上來,聊了許多村裡的往事。
見長輩們聊得興起,吳晨有意無意的,就把話題往張博士身上引。不料一提到這個名人,幾個長輩都誨若莫深,特別是兩個女的,都有點不好意思說呢!
到後來,剩下他們三個大老爺們,留在桌上繼續喝酒的時候,吳晨舅舅才續著話題,開始興奮的講述一些有關張博士的各種軼事,不過當年他自己也還小,大都是從老人那裡聽來的。
無非就是張博士如何古怪,在村裡教女性上生理課,結果自然是遭到村裡老人集體抵制,這也就是他,換做個別人,只怕早被打死埋了;又說道這張博士還有個怪癖,喜歡到黃岡河裡裸泳,旁邊都是洗衣服的婦女云云。
這些吳晨早就知道了,聽了半天,也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資訊,不禁有些失望。
喝到半夜,大家都有點睏意了,舅舅大著舌頭說起,當年有那麼一班子人,好像是來找什麼礦的,在村裡住過一段時間。
吳晨也沒在意,隨口答道,這個事他也知道,小時候就聽說過了,那些人在蓮花山挖了很久,最後說是礦層太淺,放棄了麼。
舅舅搖了搖頭,說不是那一次,那個還要遠,似乎是解放前,當年張博士還年輕,也不常住他們村。
有一次跟一夥人來到他們村,就住在祠堂那裡,後來那群人走了,再沒有回來。只有一個人,過一段時間,就回來找他一次,住不了幾天又走了。
只有張博士一個人,一直呆在村裡,跟村裡人熟絡得很。那時候,大家都還不知道他那麼荒唐,只聽說是上面下來的,連縣裡的官老爺,都要對他畢恭畢敬的。
吳晨心裡一動,頓時睡意全無,看來那本筆記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散落在舊書堆裡,又被吳晨的爺爺保管,再後來上繳回去的時候,因為沒有人理會,遺漏了。
想到這裡,吳晨來了精神,又仔細的打聽當時的細節,兩個長輩卻都沒有親身經歷過,語焉不詳的,後來舅舅就連連打哈欠,回家睡覺去了。
第144章前人足跡
因為喝了酒,人也有些睏倦,回到家裡,胡亂沖洗了一下,吳晨就躺到床上,卻左右睡不著,腦海不停的冒出各種想法。
折騰了一會,他乾脆爬起來,拿出那本筆記,小心翼翼的看了起來。
之前,因為缺少了後面那一塊,吳晨只是把前面的路線,給整理了出來,大致知道其線路貫穿了地圖上幾個重要的山峰,而最要緊的部分,也就是那一撥人最終的鳳凰山之行,卻是還沒有看到。
翻開酥脆破爛的紙張,很快吳晨就看了進去。這一看不要緊,他立馬就現,這後面部分的描述,跟之前那種寥寥數筆的風格,大有不同,很詳細的記載了他們鳳凰山之行,甚至還有些爭論的細節在裡面。
雖然整體看起來,有點像流水賬,但是相之下,這部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微小說了。
日記的主人,依然沒有提及人名,涉及到自己的地方,也都用“餘”自稱,在那個時代,其實就是我的意思,跟作者的姓名無關,全篇看下來,竟然沒有現一個人名!
這就怪了,這夥人是什麼來頭?從前面跟張博士的探討內容來看,這些人應該是跟考古或者生物有關的學者,畢竟在那個時代,這種人層出不窮,儘管國家處於烽火動盪之,但仍有那麼一些真正的學者,活躍在自己的領域,甚至還取得不錯的成績!
不過,如果是一般的考古學者,似乎不會這麼刻意隱藏自己的姓名,但如果是需要保密的團體,又為何要記錄這個筆記?這個看似純粹是私人記錄的行程,並非正式的科考筆記。
而且,根據日記里載入,那一夥人並不多,大概只有七八個,但是來頭應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