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山,最後也免不了被砍頭的命運。再想想有多少富家子弟,靠著父母留下來的底子,不學無術,只知吃喝嫖賭忙,不知柴米油鹽貴,到頭來,萬千家財散盡,落得個妻離子散、朋友棄、吃不飽、穿不暖的境地。這些,全是因為自己修行不夠,自己能力不足,最終不得好的下場。

朽木不可雕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論語》)

說的是宰予常白天睡覺。孔子批評他說:“真是爛木頭不可以用來雕琢,爛泥巴不能用來裝飾牆壁,這就是宰予啊。”

孔子說:“以前我對於人,是聽他怎麼說就相信他會怎麼做;現在我對於人,是聽他怎麼說之外還要看他怎麼做。這都是宰予讓我轉變成這樣啊。”

宰予,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是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曾陪伴孔子經歷陳、蔡之亂。在孔門的七十二賢人之中,宰予和子貢並以言語著名。《史記》中說宰予“利口辯辭”,這在《論語》中也是有據可察的。

故事一

“三年之喪”是古禮,指的是父母死後,作為兒女應該在家守三年孝,不能出外做事。做官的要辭官回家,做生意的要趕回來。家裡不能行喜樂。孔子也是很贊同這一禮儀的,並且大力地提倡。但是,宰予提出了質疑。“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取火,期可已矣。”

孔子只得反問:“不服三年之喪,於汝安乎?”

宰予答以“安”,孔子喃喃曰:“汝安則為之。”宰予得意而去,孔子痛心曰:“予之不仁也。”

故事二

夫子嘗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宰予一日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夫子答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論語》)

大家都很羨慕我運氣好,預先賭中了王有齡,然後藉著王有齡放實缺,開始官商勾結,大大地賺了一筆。再後來,又運氣好,成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為他辦理西征軍的後勤等事宜。得到當時左爵爺的支援,開中國借洋債的第一人。這些人在羨慕我運氣好的時候,卻忘記了一件事情,他們沒有想想,我為什麼總會有這麼好的運氣。當我借錢給王有齡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捐官,而且捐的也只是一個鹽大使,在當時,這樣一個捐官是沒有人理的。為什麼我偏偏選中他,無非是靠著我的眼光,看出他還有一些出息,有做事的意願。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將自己的飯票賭在一個當時如此落魄的人身上?再說我成為左爵爺的紅人,又有誰知道浙江光復之後,有多少人說我的壞話,左爵爺又是如何在第一次見面中給我碰釘子,連座位也不給我一個,還不是靠著我的隨機應變,一夕竟談後折服了他,從而成為他的座上賓,幫助他打理藩庫的一切。

在我的一生中,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舉不勝舉,我的朋友、事業什麼的,無不是靠著我自己的努力,大家看看我跟古應春的結交就更明白了。正是這樣一步步的積累,才到了後來的程度。他們為什麼願意幫我的忙,還不是因為我說話落門落檻,做事落門落檻,讓他們覺得幫助我對自己有好處。

胡雪巖搞定古應春

胡雪巖已經看出,古應春也是個很“外場”的人物,不難對付,因而一上來就用請教的口氣說:“應春兄,我總算運氣不錯,夷場上得有識途老馬指點,以後要請你多多指教。”

“不敢當。”古應春答道,“我對你老兄也已經慕名很久了,這麼多的人推崇你老兄,由此可見,你老兄必是個好朋友,我們以後要多親近。”

/* 15 */

《人道》 第一部分

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3)

“是,是!四海之內皆兄弟,況且海禁已開,我們自己不親近,更難對付洋人了。”

“著!”古應春說,“雪巖兄,你這話真通達。說實在的,我們中國人,就是自己弄死自己,白白便宜洋人。”

“現在新興出來‘洋務’這兩個字,官場上凡是漂亮人物,都會‘談洋務’,最吃香的也是‘辦洋務’,這些漂亮人物我見過不少,像應春兄你剛才這兩句話,我卻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