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過《風之名》初稿後,便立即將他網羅旗下;他驚歎於羅斯弗斯將奇幻與文學元素巧妙融合的功力,羅斯弗斯也不負眾望順利擠身於暢銷奇幻新銳作家之列。

這位笑容可掬、留著一大圈灰色落腮鬍,宛如奇幻故事中矮人般的作家更展現出驚人的實力,甫一推出作品便好評不斷,獲得二〇〇七年鵝毛筆獎「奇幻與科幻」類,並在該年榮登獨立書商協會暢銷榜第十名、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編輯特別推薦、《出版人週刊》年度選書「科幻/奇幻/恐怖類」等等,也是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奇幻小說。

或許有人會覺得,國外很暢銷國內讀者未必喜歡,那些得獎或入選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如果換一些大家更熟悉的人物呢?《風之名》也獲得眾位奇幻大師的聯名推薦:包括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傳奇》作者)、羅蘋·荷布(《刺客正傳》系列作者)、凱文·安德森(《沙丘魔堡》前傳作者)、歐森·史考特·卡德(雨果、星雲獎得主,《戰爭遊戲》作者)等前輩大師的一致好評。

在這些推崇與紀錄之後,我想來講點比較不一樣的東西:像我這樣的奇幻老讀者會怎麼看《風之名》。精彩有趣的故事是一本好小說的必要條件,但一本好奇幻有時候不僅止於此。

當你翻開這本故事的前幾十頁,你會看到一個非常古典的開場,隱姓埋名的英雄隱居在小鎮的旅店中,化身為一個平凡無奇的旅店主人,過著平靜無波的生活。但總是會有一場意外、一名不速之客打破了他的平靜。

故事隨之開始訴說英雄童年的故事,他的過去、他的危難與轉機,以及他如何一步步成長。

古典沒有什麼不好,甚至在都會奇幻當紅的現代,這類宛如《時光之輪》與《魔戒》的古典奇幻簡直是稀有產物,更遑論是講得出一個好故事的古典奇幻。初看《風之名》時,有點讓我想起在看《天觀雙俠》時的感覺,那種懷念又帶了些許熟悉,令人想到古典奇幻的美。

而《風之名》不單只是懷舊,它有著繁複翔實到令編輯頭疼的世界,精彩有趣的巡迴馬戲團,與世界相合獨樹一格的共感魔法,別具風味的大學院;當然,還有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好故事與鮮活的人物。

共感術的設定也非常新鮮有趣,他結合了薩滿信仰中的共感巫術,與科學計算的能量傳導。你可以透過共感術將手中的稻草與桌上的蠟燭連結,然後將自己的熱能傳導給稻草,再藉由共感連結讓蠟燭自己點燃。一場主角在學院中與同學進行的共感術對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最特別的是,你會覺得這是一種真實可能存在的術法,只是早被世人所遺忘。

《風之名》不是緊張刺激的好萊塢動作大片,也不是什麼新穎前衛的藝術電影,但它用心營造每個細節、刻畫每個橋段,於是自有其紮實細膩、匠心獨運的一面。

身為一部古典的作品,也永遠存在著遠古的敵人,黑暗宛如山雨欲來,更有無數的謎團等待著後續的故事來解答。(拜託作者大人請快推出下一部吧~)

最後,我想邀請你一同來探尋這首史詩的原點,這個藏在風中、關於名字的故事。

序幕 萬籟俱寂

夜幕再次降臨,道石旅店的周遭一片寂靜,這股寂靜源自三處。

最顯而易見的寂靜,是一種萬物皆空的空蕩感。如果有風,風會在林間嘆息,讓掛鉤上的旅店招牌嘎吱作響,像秋風掃落葉般把那股寂靜吹上街去;如果有人群,即使只是旅店裡的三兩人影,他們也會以談笑聲打破寧靜,傳出夜晚酒吧裡該有的嘈雜喧鬧聲;如果有音樂……這裡當然不會有音樂。事實上,上述一切都不存在,四下寂靜依舊。

道石旅店裡,兩名男子窩在吧檯一角,悶著頭喝酒,以免正經地談起惱人的訊息。偌大的空蕩之中,他倆刻意沉默的舉動又為周遭添了一抹陰鬱的寂靜,兩者相互雜揉,形成對比。

第三股寂靜並不容易察覺。仔細聆聽個一小時,你可能漸漸在腳下的木質地板,以及吧檯後方粗製龜裂的酒桶上感覺到它。這股寂靜同時存在於柴火熄滅許久、但餘溫猶存的漆黑石砌壁爐裡;在以白色亞麻布沿著吧檯紋理來回緩慢擦拭的動作裡;也在立於那頭、為燈下光可鑑人的桃花心木上蠟的男人手裡。

這男人有一頭火紅的頭髮,眼眸烏黑深邃,動作熟悉靈巧,帶有一種沉穩的篤定感。

他是道石旅店的老闆,是第三股寂靜的根源。這麼說很貼切,因為三股寂靜中以他為最,把其他的寂靜感都籠罩於內,如秋末般深廣,如河水打磨光滑的巨石般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