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
【漫談】哲學家斯賓諾莎在他的《倫理學》中給我們開出了矯治情感走偏的一付方劑:〃精神上的不健康與不幸,一般能夠追溯到是因過分地貪愛某種難免多起變化的東西。〃但是清晰、判然的理智卻能〃產生對永恆不變事物的愛〃,這種愛沒有象對於變化無常事物貪愛所具有的那種激盪煩擾的性質。福祉就是由對理智的愛而成,它是德性本身讓我們剋制了情慾,所以我們享有福祉。《倫理學》最後說:〃賢達者,只要他被認為是賢達者,其淳樸天性絕少擾動,卻能按照某種永恆的必然性知自身、知理、知物,而永遠保持其真正的恬然自足。〃
斯賓諾莎的處世箴言大概是最好不過的了。譬如拿〃死〃來說,凡是人辦得到的事情沒有一件會使人長生不死,所以我們如果為不免一死而恐懼、悲嘆,而在這上面耗費時間則是徒勞無益的。讓死的恐怖纏住心,是一種奴役;斯賓諾莎說得對,〃自由人最少想到死〃。對於可致死亡的個別病症,只是在可能範圍內進行醫療防止才是。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應避免的仍是某種焦慮或恐懼;必須冷靜地採取各種必要手段,而我們的心思在這時候也應儘可能的轉移到旁的事情上去。其它一切純粹個人的不幸都適用於同樣的道理。
【漫談】美國前總統布什說:“全力以赴,不要向後看。這是我到30多歲才學到的一課。醫生曾對我的潰瘍病開的長期處方不是吃藥,也不是限制飲食,而是要我自己在病源下手。就是要我一輩子都得在控制自己的情緒下工作,設法不讓憤怒或失敗影響我的情緒。
由於我領悟了克雷恩博士講的那番話,情況起了變化。我的潰瘍終於完全治好,以後再也沒有犯過。透過這次患出血性潰瘍才使我信服了這樣的道理:你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你不能什麼事都做,要學會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能改變的事情上,不要為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事情擔憂。”
意譯
名聲與生命哪個親切?生命與財貨哪個重要?得取名利與喪失生命哪個有害?
所以,過份貪慾必然會有大的耗費;過份地斂聚必然會有過多的喪失。
知道滿足就不會遭致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致危殆,這樣才可以平安長久。
原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註釋】天下有道:謂政通人和,國家安定。卻:驅。走馬:善跑的馬,指戰馬。糞:謂糞治田園。
政通人和國家安定之時,人皆清靜無貪婪妄欲,遂無交爭,故而驅使戰馬耕種田園。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註釋】天下無道:謂政治混亂,戰爭頻繁。
國家昏亂之時,連懷駒母馬也用於征戰,以致馬駒生於荒野。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註釋】罪:罪過。禍:禍患。咎:過錯。多欲:貪得無厭。咎莫大於欲得:欲得,貪得無厭。貪慾之人,常因貪得無厭而胡作非為,故謂咎莫大於欲得。
人天生而有欲,但是慾望應有所節制,使之勿過其情。故仁者善制其欲,凡視聽言動,皆能自我節制,而不致於貪婪失度。《易》說:〃君子思不出位。〃不出位,就是欲而不貪。所以應做到不喜求,不貪慾,不就利,不違害,不主觀妄為,而遊於自然其間。能作到此,就不會有咎錯。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
範應元說:〃罪,過也。欲,貪也。可欲,謂凡可貪之事物也。可貪則多愛,愛則求於外而有過。愛之不已,則不知足,故過積為禍。禍,害也。言害於人而害於身也,猶不知禍。凡可貪者,又必欲得之,彼此愛慾,遂起交爭致禍,積而為咎,故咎莫慘於欲得。蓋必欲得之而不知人之痛,遂致天災之也。〃
【漫談】行道者並不是苦行主義,並不禁絕慾望和快樂,而只是說不可縈心於貪慾而成為它的奴隸。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