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可偏用辛熱之劑哉!今舉枳術丸方,立加減法於後。
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麩炒)
上為細末,荷葉包飯燒取出,杵爛和藥,杵勻,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下。此法一補一消,取飲食緩化,不令有傷。東垣加陳皮一兩,名枳術橘丸,治老幼元氣衰弱,飲食少進,久服令人多食而不傷。
愚按經雲,脾為消化之器,燻蒸腐熟五穀者也。若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則不能運化其精微,故噯氣、吞酸、脹滿、痞悶之症作矣。故用此丸消之,實非專主補養。若脾胃虛弱者,宜用四君子湯;脾胃虛寒者,宜用四君子加炮姜;命門火衰者,用八味丸。
廷評張汝翰,飲食難化,服枳術丸,體瘦,發熱,脈浮大。餘以為命門火衰,而脾胃虛寒,用八味丸,不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
工部陳禪亭患前症,服消導之藥益甚。餘曰∶此火衰而不能生土,故脾病也。當益火則土自實而脾安矣。不悟,仍服前藥,後遂歿。
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即腹內不和,疼痛,洩瀉,此虛寒也,加人參、白芍藥(酒炒)、神曲(炒)、大麥芽(炒杵去皮)一兩。
愚按前方乃飲食所傷之治法也。東垣先生雲∶亦有六淫而致瀉者,有七情而致瀉者,又有飲食所傷而致瀉者,有因胃氣下流而致洩者,有因風而成飧洩者,有因痰積於上焦,以致大腸不固而洩者,有因脾胃氣虛而洩者。治法∶外淫所傷,當調六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