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他說的廠房和裝置,確實沒有說假話,問題在於這些簡陋的裝置和廠房,是否一定會生產出虛假質劣的塑膠花?”李嘉誠是一個不善言詞的人,這次他雖然心裡氣憤,但說起話來仍然有板有眼,不卑不亢:“我想向貴報建議的是,既然報紙是為香港市民報導真實情況的,那麼我就希望貴報到我的長江廠去採訪一下,把我的公司廠房如何,裝置如何,再把我們公司的產品究竟質量如何,都做一次全面真實的介紹。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
總編見李嘉誠說話誠懇,態度真摯,再聯想到前幾天那篇文章已經遭到一些瞭解長江公司的讀者投訴,越加感到自己的底氣不足。於是他馬上表示:“好吧,李先生,我們馬上派記者去你的長江公司,然後如實向公眾介紹貴公司的一切。”
後來,香港《商報》果然派出記者來到宵箕灣李嘉誠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用他們的相機一連拍攝了幾卷照片,把所有陳舊的廠房和落後的裝置,都一一刊發在他們的報紙上,同時也配發幾幅塑膠花產品的圖片。兩相進行對照,一邊是比較陳舊簡陋的廠房,一邊則是可與世界先進塑膠花媲美的優質產品,同時又加上了一條全新醒目的通欄標題:請看李嘉誠創造的奇蹟——簡陋的廠房裝置,優質超群的產品,當今香港工業之翹楚的誕生。
記者還寫道:“李嘉誠在宵箕灣的公司確實十分簡陋,裝置也無法與先進工廠的新式機器同日而語。可是,值得讀者們先睹為快併為之敬佩的是,李嘉誠在這簡陋的條件下生產的優質塑膠花,幾乎可與國外最為先進的米蘭塑膠產品媲美。這就是李嘉誠的奇蹟,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的奇蹟,也是我們香港的奇蹟!……”
《商報》上的圖片和新聞,無疑也起到了普通商品廣告所難以起到的宣傳作用。那些對李嘉誠長江公司還不熟悉的人們,透過這一宣傳都開始對李嘉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香港市場越賣越火的的塑膠花,銷量更是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飈升。那些眼紅李嘉誠的同行對手們,本想利用報紙來抹黑李嘉誠的企圖,非但沒有奏效,反而成全了李嘉誠,使他的產品越加走俏,而李氏本人的名氣也因此與日俱隆了。
30、信譽是發展的法寶,29歲成“塑膠花大王”
1959年夏,一架從北美洲遠航而來的波音客機,降落在香港啟德機場上。
在一批外國客人中有來自加拿大一個商貿採購團,為首者名叫特魯多,他是一家商貿財團的總裁。早在一年前他就從北美的報刊上看到一箇中國人的名字:李嘉誠,吸引特魯多注意的並不僅是李嘉誠生產的那些質量可與歐洲先進國家媲美的塑膠花,還有他那平凡又奇特的人生經歷。
特魯多總裁在飛抵香港的翌日,就在維多利亞海灣附近的灣仔大廈會見了應邀前來洽談生意的李嘉誠。最初的印象就讓特魯多大為感佩與吃驚,李嘉誠並沒有他從前所想的那樣因小獲成功就趾高氣揚,也沒有商人特有的那種深藏不露的狡猾與機敏。這位中國商人的老誠與忠厚、不善言詞甚至連說話也帶有幾分靦腆,讓特魯多印象深刻。怎麼可能把他與那在困境艱難中憑破舊廠房就能生產出讓世界側目產品的“李氏超人”聯絡在一起呢?可是,李嘉誠就是李嘉誠。他在明明知道特魯多總裁是帶著一張大得嚇人的訂單而來,然而他仍然滿口實話。甚至連一句誇耀自己的語言也難以出口,這讓特魯多更想和這位中國商人做成一筆大生意。
“李先生,您的產品當然無可厚非,價格我也不想繼續深談。”特魯多預先考察了香港市場,再與北美同類產品價格進行反覆對照以後,才決定飛到香港來的。他已經看中了李嘉誠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比歐洲和北美的同類產品有顯著的優勢,所以才同意和李嘉誠見面。但是,畢竟是初次做生意,而且特魯多先生這次決定從李嘉誠手裡購進的一批塑膠花,其數量幾乎超過香港市場已經上市的所有塑膠花的總合。如此大的一筆生意,當然容不得有絲毫馬虎與大意。正因為如此,特魯多在和李嘉誠交換合作意向以後,忽然提出一個讓李嘉誠吃驚的條件,特魯多說:“如果我們最後在合同上簽字,李先生還必須依從我們買主的兩個條件才行。”
李嘉誠說:“只要我能做到的,當然要滿足先生。只怕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能讓特魯多先生如願以償。”
特魯多說:“我的條件非常簡單。一是按國際上的慣例,我們在簽約之前,需要由李先生這方面提出一位有相當資質的擔保單位;二是,我希望在決定購買貴公司生產的大批塑膠花產品之前,首先要對貴公司現狀進行一次實地考察。這也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