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笑了起來:“他捱打,你哭個什麼?”張愛玲的心裡便有了恨,發誓要報仇。
可是一看弟弟,卻是沒事人般在陽臺上踢足球去了。從這個早已麻木的身影中,張愛玲似乎看到了自己以後生活的片影。此時的悲哀為張愛玲堅定地離開這個家埋下了伏筆。
張愛玲中學畢業那年,遠渡重洋的母親回到了上海。在母親的鼓勵和自己對新生活的嚮往下, 張愛玲升起了去英國留學的想法。
可是等她結結巴巴地把這個事情給父親說了後,卻沒有得到理想的回應。
當年張愛玲的母親也是因為留學的事離開了張愛玲的父親,此刻父親認為張愛玲是受了母親的挑撥,心中只有極度的反感。後母更是添油加醋地奚落張愛玲:“你母親離了婚還干涉你們家的事,既然放不下這裡,為什麼不回來?可惜遲了一步,回來只好做姨太太!”(摘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流言》)
後來張愛玲的弟弟回憶那段往事說:“父親那時經濟狀況還沒有轉壞。但他和後母吸鴉片的日常開支太多,捨不得拿出一大筆錢來讓姐姐出國。姐姐當然很失望,也很不高興,對我父親及後母的態度就比較冷淡了。”(摘自文匯出版社。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為了自己的私利,便成了父母與孩子隔閡的開端。對父親的愛,必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陷落。
年日本人打進上海, 張愛玲的留學事宜也是耽擱無期了。張愛玲的家離蘇州河很近。炸彈的聲音吵得張愛玲睡不著覺,好像隨時在等炸彈飛到頭頂。此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