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不應該在困境中消沉,而應該超越現實,在理想界中發現美。朱光潛說:
人類的意志可從兩方面發展,一是現實界,一是理想界。不過現實界有時受我們意志的支配,有時不受我們意志的支配。譬如我們想造一所房屋,這是一種意志。要達到這個意志,必費許多力氣去征服現實,要開荒闢地,要造磚瓦,要架樑柱,要賺錢去請泥水匠。這些都是人力可以辦到的,都是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但是現實界凡物皆向他心下墜一條定律,就不可以用意志征服。所以意識在現實界活動,處處遇障礙,處處受限制,不能圓滿地達到目的,實際上我們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現實限制,不能自由發展。譬如誰不想有美滿的家庭了誰不想往極樂園瞭然而在現實界決沒有所謂極樂美滿的東西存在。因此我們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現實發生衝突。
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大半讓現實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觀煩悶的路上去,以為件件事都不如意,人生還有什麼意味了所以墮落,自殺,逃空門種種消極的解決法就乘虛而入了,不過這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解決意志和現實衝突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人類生來不是是懦弱者,而這種消極的人生觀甘心讓現實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種極導彈的表示。
然則此外還有較好的解決法麼?有的,那就是我所謂超現實。我們處世有兩種態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時候,我們竭力征服現實。人力莫可無奈的時候,我們就要暫時超脫現實,儲蓄精力以待將來再向他方面征服現實。超脫到哪裡去呢了?超脫到理想界去。現實界處處有障礙有限制,理想界是天空任鳥飛,極空闊極自由的。現實界不可以造空中樓閣,理想界是可以造空中樓閣的。現實界沒有盡善盡美,理想界是有盡善盡美的。
所以朱光潛認為文學美術等藝術就是幫助人從現實中超脫而創造出另一偉大的理想世界,這個理想世界越闊大就越美,創造的世界越能引起人的無限想像就越是美的世界。故他極推崇文學美術等藝術中要做到“無言之美”,甚至在愛情和生活中也要做到“無言之美”,這樣才能引起自己和別人的無限想象,引起美感,得到美的享受。朱光潛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努力從現實界中超脫出來,創造理想界,在理想界中發現了美。
朱光潛,生於1897年,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24年,撰寫第一篇美學文章《無言之美》,上面的那段話就出自本文,年青的朱光潛在那時就建立了初步的美學思想。朱光潛香港大學畢業,後有幸官費留學英法,獲博士學位。當時因官費經常不發,經濟拮据,他只得邊聽課、邊閱讀、邊寫作,靠稿費維持生活。先後替開明書店的《一般》和後來的《中學生》寫稿,曾輯成《給青年十二封信》出版。該書暢銷全國,影響很大。接著《文藝心理學》及其縮寫本《談美》、譯著克羅齊的《美學原理》、《變態心理學派別》(開明書店)和《變態心理學》(商務印書館)陸續問世。這些書文筆優美精煉,資料翔實可靠,說理明晰透徹,見解獨到精闢,蜚聲海內外學術界。1937年5月朱光潛任主編《文學雜誌》,朱自清、聞一多、馮至、李廣田、何其芳、卞之琳等經常為雜誌撰稿。雜誌出了4期,是當時最暢銷的一種文藝刊物。抗日戰爭爆發後停刊。1947年復刊,1948年出了6期後終止,前後共出了3卷22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光潛應四川大學代理校長,張頤約任川大文學院長。1938年秋,國民黨二陳系派程天放接替張頤正式長校,企圖推行黨化教育。朱光潛為了維護學府的尊嚴,捍衛教育自由和學術獨立,堅決反對易長。他主持全校教師大會,號召罷教,教師們紛紛響應,大家公推他草擬抗議電文和罷教宣言。“易長風潮”轟動一時,但迫於壓力,以妥協告終:一方面不拒程天放任校長,一方面不許程天放動全校人事。這場鬥爭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援,沙汀和周文把訊息傳到延安,周揚立即透過他倆轉信約朱光潛去延安參觀,朱光潛回信欲去。這時陳立夫邀他去重慶晤談,又透過他的一些留歐好友勸阻,再由王星拱和陳西瀅幾位舊友把他拉到武漢大學任教,延安之行落空。
1942年,武大校內湘皖兩派內訌,遂以朱光潛出任教務長來調和,因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較友好。按國民黨規矩,學校“長字號”人物都須參加國民黨,朱光潛名義上被拉入國民黨(後掛名三青團中委和國民黨常務監委)。並讓他在國民黨的《中央週刊》上經常寫稿。雖然如此,他並不屈從任何政治偏見,說詩、論文、談修養,後來整合兩本書《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