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願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
法下,令我歡喜,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世尊如是宣說竟。
(121)婆羅門
—互起爭執 得佛度化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位大施主(Maha Datu),經常對婆羅門作廣
大的佈施。一次,佈施時來了市中心的婆羅門和市郊外的婆羅門。市中心
的對市郊外的說:“你們是以務農為生,不應該享用,我們是真正的福田。
所以,我們可以享受。”市郊的說:“你們主要是依靠國王來維持生活,
不算是真正的福田,我們才是真正的福田。”雙方都是互不相讓,爭執不
休。
釋迦世尊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每一位眾生的苦
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
察到這些婆羅門被調化的緣起已成熟,就率眾比丘顯示神變,從舍衛城飛
到婆羅門供施的地方。那些婆羅門很遠就看見了世尊率眾眷屬飛來,生起
了很大的歡喜心,請世尊和眾眷屬入座,祈求傳法。世尊為他們宣說了貪
求世間財物的各種過失等妙法,傳法後,在座的幾百個婆羅門,有些得到
了加行道的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位
(Sotapanna)、一來果位(Sikitigami)、不來果(Anagami)位、羅漢果(Arahat)
位;有些得到了緣覺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大多數都皈依了三
寶。圓滿後,世尊率領僧眾返回了經堂。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些婆羅門令佛歡喜,未做令佛不
歡喜的事,並且各自都有不同的獲證?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
比丘,這是他們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
等覺迦葉佛出世。這些婆羅門,有些為優婆塞,有些在佛教法下出家持戒,
調伏諸根,故今生在我教法下各自都有不同的證悟。”世尊如是說。
(122)遍入尊者
—調化國王 十萬眷屬
一時,世尊在曼嘎達城。一次,世尊率一千多位大比丘出遊,這些
大比丘是由外道轉入佛門的。在世尊的教化下,大多數都得到了聖果,斷
除了煩惱,得到了解脫。當時,世尊率眾出遊至一著名的堅固塔前。曼嘎
達的影勝國王聽說世尊及僧眾已到達了堅固塔前,就準備了比較大的供
養,這位威望很高的大國王,帶領成千上萬的婆羅門和施主(Datu)等,準
備一起去朝拜供養世尊。但在出宮門時,王冠掉落於地上,他暗自琢磨:
這到底是個什麼緣起?這時,一位天人告訴他:“國王,您不要有任何顧
慮,這是暗示您去拜見供養世尊,是一個很好的緣起,但有一件事情沒圓
滿:就是那些關在牢獄裡的囚犯和一些本國人還沒通知到。應該讓他們能
與您一起去朝拜世尊,這樣做是最好的。”天人說畢便不見了。國王心想:
我應該按天人所說的去做,把獄中所有的人釋放,凡沒通知到的全部通知。
這樣,國王就率領了很多人去拜見世尊。當影勝國王看見自己率領瞭如海
的人群時,生起了傲慢心:如此眾多的眷屬,自己的相貌如此莊嚴。故自
以為很了不起。這時,佛已照見他的心,就幻變了五百個同他一樣的國王,
坐在那個地方,佛為他們宣說佛法。當影勝國王來到時,表面上比較恭敬,
把頂飾、寶傘、寶劍、花鞋等國王的嚴飾脫下來,放於一處,自己親去拜
見釋迦牟尼佛。當他看到五百多國王在那裡聽授佛法時,他的貢高我慢心
自然消失了。他覺得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