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1)引文參見《論語·顏淵》。
(2)魯平公:戰國時魯國國君,公元前314~前296年在位。
(3)嬖(b@閉)人:受寵愛的人。
(4)事參見《孟子·梁惠王下》。
(5)《淮南書》:即《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書中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五行等家,一般認為是雜家著作。
(6)仁:品德高尚。這裡指尊貴。
(7)引文參見《淮南子·齊俗訓》。
(8)賈生:賈誼(公元前200~前168年):西漢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時稱賈生,是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曾上書給漢文帝,建議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受到漢文帝的重視。
(9)與(y)預):參預。與期:預測。
(10)引文參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1)高祖: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陳勝、吳廣失敗後,他繼續領導農民軍,推翻秦二世統治,戰勝地方割據勢力,重新統一全國,建立漢王朝,是位有作為的政治家。黥(q0ng情)布:即英布(?~前195年),西漢六縣(今安徽六安東北)人,曾因犯罪被處黥刑(在面部刺字),故又稱黥布。秦末率驪山刑徒起義,屬項羽,楚漢戰爭中歸屬劉邦,封淮南王。漢初,因彭越、韓信相繼被劉邦所殺,因此起兵反叛,戰敗逃到江南,被長沙王誘殺。參見《史記·黥布列傳》。
(12)呂后(公元前241~前180年):漢高祖皇后,名雉,字娥姁(x(許)。漢惠帝死後,臨朝稱制,並分封呂氏宗族為王侯,控制南北軍;又以審食其為左丞相,掌握實權。她死後,諸呂擬發動叛亂,為太尉周勃等所平定。
(13)扁鵲:姓秦,名越人,渤海啵�ń窈穎比吻穡┤恕U焦�貝���窖Ъ遙�б接誄ど>��蟹岣壞囊攪剖導��椋�貿じ骺啤R蛑吻匚渫醪。�惶�攪罾鐺岸始繕焙ΑR隕鮮虜渭�妒芳恰じ咦奼炯汀貳�
(14)韓信(?~公元前196年):漢初諸侯王。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後封為齊王。漢朝建立改封楚王。後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侯。又被告與陳豨(s9希)勾結在長安謀反,為呂后所殺。帝:指漢高祖劉邦。
(15)引文參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16)揚子云:揚(楊)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王莽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書,及《長楊賦》、《甘泉賦》、《羽獵賦》等賦。
(17)引文參見《漢書·揚雄傳》。
(18)太史公:司馬遷(公元前145~前86年左右),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故稱太史公。著有我國最早的通史《史記》。
(19)違:違背,相反。這裡指排斥。
(20)引文出處不詳。
(21)囚、死:“王”、“相”、“死”、“囚”、“休”是漢代陰陽五行家特用的概念。他們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不同季節,興衰的情況有變化,並用“王”、“相”、“死”、“囚”、“休”來描述上面的不同情況。“王”指君主,引申為旺盛;“相”指宰相,王的輔佐,引申為強壯;“死”指“王”之反對者死亡,引申為喪失生命力;“囚”指“王”所畏懼者被禁錮,引申為生命力極弱;“休”指“王”之父年老退休,引申為生命力衰退。例如春天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休;秋天是金王、水相、土休、火囚、木死等等。王充在這裡以五行交替興衰作比喻,來說明貧富貴賤是“命”、“祿”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2)根據文意,疑“非”後奪一“能”字。上文“非能為之也”與“非能求之也”,文例一致,可證。
(23)代:漢初分封的諸侯王國,在今河北西部、山西東北部。代王:漢文帝登基前的封號。文帝是惠帝的異母弟弟,曾被封為代王。惠帝、呂后死後,大臣們擁立他為帝。參見《史記·孝文字紀》。
(24)周亞夫(?~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