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子撫其目而正之,因與俱下。下而顏淵發白齒落,遂以病死。蓋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強力自極,精華竭盡。故早夭死。世俗聞之,皆以為然。如實論之,殆虛言也。

【註釋】

(1)吳:指春秋時吳國的都城,在今江蘇省蘇州市。閶(ch1ng昌)門:即昌門,吳都的西門。

【譯文】

傳書上有人說:顏淵和孔子一起上魯國的泰山。孔子向東南方遠望,看見吳都昌門外栓著一匹白馬,於是就指給顏淵看,說:“你看見吳都的昌門了嗎?”顏淵回答:“看見了。”孔子又問:“門外有什麼?”顏淵接著回答:“好像栓著一條白綢子樣的東西。”孔子揉了揉他的眼睛,糾正了他的說法。於是就與他一同下山。下山之後顏淵頭髮白了,牙齒落了,終於因病死去。大概精神不如孔子,勉強使眼力到了自己的極限,精華用盡,所以早早死去。社會上一般人聽到這事,都以為真是如此。要是真實評論起來,大概是假話。

【原文】

16·6案《論語》之文(1),不見此言。考六經之傳(2),亦無此語。夫顏淵能見千里之外,與聖人同,孔子、諸子,何諱不言?蓋人目之所見,不過十里,過此不見,非所明察,遠也。傳曰:“太山之高巍然,去之百里,不見■螺(3),遠也。”案魯去吳,千有餘裡,使離朱望之(4),終不能見,況使顏淵,何能審之?如才庶幾者,明目異於人(5),則世宜稱亞聖(6),不宜言離朱。人目之視也,物大者易察,小者難審。使顏淵處昌門之外,望太山之形,終不能見。況從太山之上,察白馬之色,色不能見,明矣。非顏淵不能見,孔子亦不能見也。何以驗之?耳目之用均也。目不能見百里,則耳亦不能聞也(7)。陸賈曰:“離婁之明,不能察帷薄之內(8);師曠之聰(9),不能聞百里之外。”昌門之與太山,非直帷薄之內、百里之外也。秦武王與孟說舉鼎,不任(10),絕脈而死(11)。舉鼎用力,力由筋脈,筋脈不堪,絕傷而死,道理宜也。今顏淵用目望遠,望遠目睛不任,宜盲眇(12),發白齒落,非其致也。發白齒落,用精於學,勤力不休,氣力竭盡,故至於死。伯奇放流(13),首發早白。《詩》雲:“惟憂用老(14)”。伯奇用憂,而顏淵用睛,暫望倉卒,安能致此?

【註釋】

(1)《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之間相互的談話。

(2)六經:指儒家經典書籍《周易》、《詩經》、《禮記》、《尚書》、《樂經》、《春秋》。六經之傳:解釋六經的書籍。

(3)“■螺”:本書《說日篇》作“埵塊”,可從。埵(du%朵)塊:堅硬的土塊

(4)離朱:又稱離婁。傳說是皇帝時人,能百步之外看清秋天鳥身上長的細毛。

(5)明目:根據文意,疑“目明”之誤倒。

(6)亞聖:僅次於孔子的聖人。

(7)上下文都在說眼見的事情,故疑此二句似作“耳不能聞百里,則目亦不能見也。”

(8)帷(w6i維):圍帳。薄:通“箔”,簾子。

(9)師曠:字子野,春秋時晉國樂師。眼瞎,善彈琴,辨音能力很強。聰:聽力好。

(10)秦武王:名蕩,戰國時秦國君主。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力大,好角力。與大力士孟說比舉鼎,因膝蓋破裂而死。孟說(yu8月):秦武王時著名的大力士。

(11)絕:斷。以上事參見《史記·秦本紀》。

(12)盲眇(mi3o秒):瞎眼。

(13)參見《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

(14)用:以,因。

【譯文】

考察《論語》上的文章,不見這段話。考察六經上的解釋,也沒有這段話。顏淵能看見千里之外,與聖人一樣,孔子和諸子為什麼迴避不說呢?大概人的眼睛能看見的範圍,不過十里。超過這個範圍就看不見。不是人的視力所能看清楚,因為太遠了。傳書上說:“泰山很高大,但離開它一百里,就看不見土塊大小的東西,因為太遠了。”考察魯國離吳國,有一千多里,假使讓離朱來看,最終還是不能看見,何況是叫顏淵,他怎麼能看清楚呢?如果才能和孔子差不多的人,眼力與眾不同,那麼世人就應該稱他為亞聖,而不應該說是離朱。人的眼睛看東西,東西大的容易看清楚,東西小的就很難看清楚。即使顏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