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現在子噲把王位讓給子之跟這有什麼差別呢?”齊國討伐燕國,有人問孟子:“聽說你曾鼓動齊國討伐燕國,有這事嗎?”孟子說:“沒有。是沈同問:‘燕國可以討伐嗎?’我回答說:‘可以。’他認同就去討伐了燕國。他如果再問:‘誰可以去討伐它?’我就會回答說:‘只有奉行天命的周天子才能討伐它。’就像現在有個殺人犯,有人問他:‘犯人可以殺嗎?’那他將會回答說:‘可以。’他如果再問:‘誰可以去殺他呢?’那就應該回答說:‘只有法官才可以殺他。’如今作為像燕一樣無道的齊國要去討伐燕國,我為什麼要去鼓動它呢?”

【原文】

30·9夫或問孟子勸王伐燕,不誠是乎?沈同問“燕可伐與”,此挾私意欲自伐之也。知其意慊於是(1),宜曰:“燕雖可伐,須為天吏乃可以伐之。”沈同意絕,則無伐燕之計矣。不知有此私意而徑應之,不省其語,是不知言也(2)。公孫丑問曰(3):“敢問夫子惡乎長?”孟子曰:“我知言。”又問:“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4),謠辭知其所陷(5),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6)。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雖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7)。”孟子,知言者也,又知言之所起之禍,其極所致之福(8)。見彼之問,則知其措辭所欲之矣,知其所之,則知其極所當害矣。

【註釋】

(1)慊(qi8竊):滿足,愜意。

(2)知言:這裡是善於分析判斷別人的言辭。

(3)公孫丑:人名。姓公孫,名醜。戰國時齊國人。孟子的學生。

(4)詖(p#坡):通“頗”,不正,偏差。蔽:遮擋,阻礙。這裡是壓抑的意思。

(5)淫:迷惑。

(6)遁:迴避,遁辭:暫時用來應付的話。窮:處境困難。

(7)以上事參見《孟子·公孫丑上》。

(8)福:疑“害”之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