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緣故,大概是不符合事實的說法。孔子得病,子路請求為他禱告。孔子說:“有這樣的事嗎?”子路說:“有的。禱詞上有:‘為你向天上的神和地下的神祈禱。’”孔子說:“我祈禱已經很久了。”聖人修養身心,端正操行,平常禱告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天地鬼神都知道他們沒有罪過,所以說“禱告很久了”。《周易·乾卦·文言》上說:“聖人與天地同德行,與日月同光明,與春、夏、秋、冬四時變化同順序,與鬼神同吉凶。”這是說聖人跟天地鬼神同德行。如果聖人一定要祈禱才能得福,這就是說他跟天地鬼神不同德行了。商湯和孔子都是聖人,平素祈禱的時間都很久。孔子不讓子路禱告為他治病,商湯為什麼要用禱告來得到雨水呢?孔子一向祈禱,身體尚且還生病。商湯也一向祈禱,整年還是大旱。既然如此,那麼天地有水災旱災,就像人會生病一樣。生病不可能因為責備自己而消除,水災旱災同樣不可能因為祈禱而自動免除,這是明擺著的。商湯遭到旱災,是因為犯了過錯嗎?這就是他不與天地同德行了。如果不是由於他的過錯招致來的大旱,那麼,責備自己向上天禱告謝罪,也沒有什麼用處。人的形體長七尺,身體中有五臟,會得瘧疾,狠狠地責備自己,尚且不能痊癒。何況廣闊的天,本來就有水災和旱災,湯用七尺長的身體,心中的誠摯,責備自己禱告謝罪,怎麼能得到雨水呢?要是人在高臺上,有人從高臺下叩頭,請求得到臺上的東西。臺上的人聽見他的話,就會憐憫給他;如果聽不見他的話,即使他誠懇到極點,最終還是得不到。天離人,不只高臺那樣高,商湯即使責備自己,天怎麼能聽見而給他雨水呢?那乾旱,是火氣造成的災害,久雨,是水造成的災異。堯遇到的洪水,可以說是大得很。堯並沒有責備自己,用自己作犧牲來向上天祈禱,而是一定要舜、禹去治理它,因為他知道水災必須靠治理才會消除。消除水患不能靠祈禱,消除旱災也應該像這樣。由此說來,商湯的祈禱不可能得到雨水。也許是乾旱得太久了,該當是下雨的時候,商湯由於久旱,碰巧在責備自己,世人看雨下來,是隨著湯責備自己而來的,就說湯是靠祈禱得到雨水的。
【原文】
19·12傳書言:“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1)。”此言文章興而亂漸見(2),故其妖變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夫言天雨粟,鬼夜哭,實也。言其應倉頡作書,虛也。夫河出圖(3),洛出書(4),聖帝明王之瑞應也。圖書文章與倉頡所作字畫何以異(5)?天地為圖書,倉頡作文字,業與天地同,指與鬼神合(6),何非何惡,而致雨粟、神哭之怪(7)?使天地、鬼神惡人有書,則其出圖書,非也;天不惡人有書,作書何非而致此怪?或時倉頡適作書,天適雨粟,鬼偶夜哭。而雨粟,鬼神哭(8),自有所為(9)。世見應書而至(10),則謂作書生亂敗之象,應事而動也。天雨谷,論者謂之從天而下,變而生(11)。如以雲雨論之,雨谷之變,不足怪也。何以驗之?夫雲雨出於丘山(12),降散則為雨矣。人見其從上而墜,則謂之天雨水也。夏日則雨水,冬日天寒則雨凝而為雪,皆由雲氣發於丘山,不從天上降集於地,明矣。夫谷之雨,猶復雲布之亦從地起(13),因與疾風俱飄,參於天(14),集於地。人見其從天落也,則謂之“天雨谷”。建武三十一年中(15),陳留雨谷(16),谷下蔽地。案視谷形,若茨而黑(17),有似於稗實也。此或時夷狄之地,生出此谷。夷狄不粒食(18),此谷生於草野之中,成熟垂委於地(19),遭疾風暴起,吹揚與之俱飛,風衰谷集墜於中國。中國見之,謂之雨谷(20)。何以效之?野火燔山澤,山澤之中,草木皆燒,其葉為灰,疾風暴起,吹揚之,參天而飛,風衰葉下,集於道路,夫天雨谷者,草木葉燒飛而集之類也。而世以為雨谷,作傳書者以變怪(21)。天主施氣,地主產物。有葉實可啄食者,皆地所生,非天所為也。今谷非氣所生,須土以成,雖雲怪變,怪變因類,生地之物,更從天集(22);生天之物,可從地出乎?地之有萬物,猶天之有列星也。星不更生於地,谷何獨生於天乎?
【註釋】
(1)引文參見《淮南子·本經訓》。
(2)文章:文字。見:同“現”。
(3)河出圖:參見16·16注(3)。
(4)洛出書:傳說夏禹治水時,有神龜負文於背在洛水中出現。“河出圖,洛出書”這兩句話始見於《周易·繫辭上》。洛水:發源於陝西省,流入河南省西部。以上事參見《漢書·五行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