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
【原文】
77·10孔子之畜狗死,使子贛埋之,曰:“吾聞之也,弊帷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與之席,毋使其首陷焉。“延陵季子過徐,徐君好其劍,季子以當使於上國,未之許與。季子使還,徐君已死。季子解劍帶其冢樹。御者曰:“徐君已死,尚誰為乎?”季子曰:“前已心許之矣,可以徐君死故負吾心乎?”遂帶劍於冢樹而去。祀為報功者,其用意猶孔子之埋畜狗也;祭為不背先者,其恩猶季之帶劍於冢樹也(11)。
【註釋】
畜狗:家犬。
贛(gòng貢):通“貢”。子贛:子貢。參見3·3注。
蓋:傘形的車蓋。
丘:孔子自稱。
封:聚土為墳稱“封”,這裡指埋葬。
以上事參見《禮記·檀弓下》。
延陵季子:季札。參見16·3注。徐:參見16·4注。
徐君:徐國國君。劉向認為他就是被楚文王所滅的徐偃王。
上國:參見16·4注。
以上事參見《史記·吳太伯世家》。
(11)之:據遞修本應作“子”。
【譯文】
孔子養的狗死了,派子貢去埋狗,並說:“我聽說,破舊的帳幕不丟掉,是用來埋馬;破舊的車蓋不丟掉,是用來埋狗。我貧窮,沒有車蓋,對於狗的埋葬,也要給它用席子,不要讓它的頭陷在泥土中。”延陵季子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喜歡他的劍,季子因為正要出使到中原各國去,所以沒有答應把劍贈送他。季子出使回來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子解下佩劍掛在徐君墳墓的樹上。駕車的人問:“徐君已經死了,劍還贈給誰呢?”季子說:“先前我心裡已答應贈劍給他了,難道能夠因為徐君已經死了的緣故而違揹我的本心嗎?”於是就掛劍在墳墓的樹上而離開了徐國。祭祀為報功,用意就同孔子埋葬所養的狗一樣;祭祀是為了不背棄祖先,報答恩德就同季子掛劍在墳墓的樹上一樣。
【原文】
77·11聖人知其若此,祭猶齋戒畏敬,若有鬼神,修興弗絕,若有禍福。重恩尊功,殷勤厚恩,未必有鬼而享之者。何以明之?以飲食祭地也。人將飲食,謙退,示當有所先。孔子曰:“雖蔬食萊羹,瓜祭,必齋如也。”《禮》曰:“侍食於君,君使之祭,然後飲食之。”祭,猶禮之諸祀也。飲食亦可毋祭,禮之諸神,亦可毋祀也。祭、祀之實一也,用物之費同也。知祭地無神,猶謂諸祀有鬼,不知類也。
【註釋】
示當有所先:意即表示應當先祭祀產生五穀的地以報其恩。《禮記·曲禮上》疏:“祭者,君子不忘本,有德必酬之,故得食而種種出少許置在豆間之地,以報先代造食之人也。”瓜:據《論語·鄉黨》應為“必”。
引文見《論語·鄉黨》。
引文見《禮記·玉藻》。
【譯文】
聖人知道祭祀的意義是這樣,可是祭祀前還要齋戒,祭祀時還要嚴肅恭敬,好像真有鬼神一樣,連續不斷地舉行祭祀,好像鬼神真能消禍降福一樣。實際上這是尊重祖先的恩德和前人的功績,殷勤地厚愛他們,未必有什麼鬼神來享用祭品。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用吃飯時祭地這件事就可以證明。人們將要吃飯時,先謙讓,表示應當先祭地。孔子說:“即使吃的是粗米飯蔬菜湯,也必定要拿出一點來祭一祭,而且一定要像齋戒那樣誠心敬意。”《禮記》上說:“伺候君王吃飯,君王要讓他先祭祀,然後才吃飯。”吃飯前祭地,就像禮所規定的各種祭祀一樣。吃飯之前也可以不祭祀,禮所規定要祭的各種神,也可以不祭祀。飲食之祭和諸神之祀實質上是一樣的,使用祭品的耗費也是相同的。知道祭地並沒有什麼神,但是還要說各種祭祀都有鬼,這是不懂得類推的緣故。
【原文】
77·12經傳所載,賢者所紀,尚無鬼神,況不著篇籍!世間淫祀非鬼之祭,信其有神為禍福矣。好道學仙者,絕谷不食,與人異食,欲為清潔也。鬼神清潔於仙人,如何與人同食乎?論之以為人死無知,其精不能為鬼。假使有之,與人異食。異食則不肯食人之食;不肯食人之食則無求於人;無求於人則不能為人禍福矣。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與不得。得則喜,不得則怒。喜則施恩而為福,怒則發怒而為禍;鬼神無喜怒,則雖常祭而不絕,久廢而不修,其何禍福於人哉?
【註釋】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