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孔子宅以為宮,得佚《尚書》百篇、《禮》三百、《春秋》三十篇、《論語》二十一篇,輳�腋柚���甯捶饌浚�涎暈淶邸N淶矍怖舴⑷。�啪�ⅰ堵塾鎩罰�聳苯猿觥>��玻��噓'絃歌之聲,文當興於漢,喜樂得輳е�橐病5貝�諍海�薏厙獎諡�校��蹶'之,聖王感動絃歌之象。此則古文不當掩,漢俟以為符也。

【註釋】

魯恭王:漢景帝的兒子劉餘。據《史記·五宗世家》記載,魯恭王受封是景帝時候的事。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武帝末年,魯恭王擴建宮室,在孔子故居的牆壁中得到一部《尚書》,計四十五篇,其中二十九篇和伏生本(今文《尚書》)基本相同,另外還多出一十六篇。佚(yì義):失傳的。《禮》:此指《儀禮》。

輳В壕萋酌髀忌��K偽鏡弊鰲拔擰薄O攣摹瓣'絃歌之聲”的“輳А蓖�恕9牛耗搜蘢幀O攣腦啤拔牡斃擻諍骸保�拔摹鄙嫌τ小骯擰弊鄭��鉲碓詿恕>�褐幹銜乃�檔摹渡惺欏貳ⅰ獨瘛泛汀洞呵鎩貳�

以上事參見《漢書·藝文志》。

傳:指上文說的曾經失傳了的《論語》。

輳В╧āi開):開,發掘。

聖王:指漢武帝。

俟(sì四):等待。

【譯文】

漢武帝封弟弟為魯恭王。魯恭王拆毀孔子舊宅修建宮室,得到失傳的《尚書》一百篇、《禮》三百篇、《春秋》三十篇、《論語》二十一篇,同時聽到宅內有彈琴瑟、唱詩歌的聲音,因為懼怕,又重新把它封閉起來,用泥塗好,並將此事上奏了漢武帝。漢武帝派遣官吏去開啟取出那些東西,經書和《論語》,這時都出現了。經傳是無聲的書卻出現了令人聽見彈琴唱歌之聲的事情,這是古文該在漢代興盛,經傳歡慶自己被髮掘出來的一種吉兆。它們應當流傳於漢代,所以靜靜地藏在牆壁之中,魯恭王發掘了它們,就出現了使聖王感動的彈琴唱歌的現象。這就說明古代文獻不該被埋沒,而漢朝等待它們出現作為興盛的徵兆。

【原文】

61·2孝成皇帝讀百篇《尚書》,博士、郎吏莫能曉知,徵天下能為《尚書》者。東海張霸通《左氏春秋》,案百篇序,以《左氏》訓詁,造作百二篇,具成奏上。成帝出秘《尚書》以考校之,無一字相應者。成帝下霸於吏,吏當器辜大不謹敬。成帝奇霸之才,赦其辜,亦不減其經,故百二《尚書》傳在民間。

【註釋】

博士:參3·3注(13)。這裡特指漢武帝時設的五經博士。郎: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始於戰國,秦漢沿置。

東海:郡名。參見34。14注。張霸:參見55·9注。《左氏春秋》:即《左傳》。參見18·6注。

訓詁:解釋古書中詞句的意義。用通俗的話來解釋詞義叫“訓”,用當代的話來解釋古代詞語、或用普遍通行的話來解釋方言叫“詁”。

秘《尚書》:指儲存在宮廷中的《尚書》。

吏當器:文不成義。當:判罪,漢律常用語。器:據倫明錄澀江校宋本當作“霸”。辜:當作“罪”。大不謹敬:古代一種最嚴重的罪名,指欺君之罪。漢律凡當以大不敬者棄世。減:當作“滅”,下文雲“故不燒滅之”正與此文相應。減與滅的繁體字“滅”形近而誤。

【譯文】

漢成帝閱讀百篇《尚書》,朝中博士、郎官沒有誰能通曉,徵求天下能究治《尚書》的人。東海郡張霸精通《左氏春秋》,根據百篇《尚書》的序言,採用《左氏春秋》的文字解釋,編造出一百零二篇本《尚書》,全部完成後奏報給漢成帝。漢成帝取出秘藏的《尚書》用來考訂校對它,沒有一個字是相合的。漢成帝就把張霸交給司法官吏去審訊治罪。司法官判張霸犯了欺君之罪。漢成帝認為張霸的才能出眾,赦免了他的罪,也不毀掉他的經書,所以一百零二篇本《尚書》才流傳在民間。

【原文】

61·3孔子曰:“才難。”能推精思,作經百篇,才高卓遹,希有之人也。成帝赦之,多其文也。雖姦非實,次序篇句,依倚事類,有似真是,故不燒滅之。疏一櫝,相遣以書。書十數札,奏記長吏,文成可觀,讀之滿意,百不能一。張霸推精思至於百篇,漢世實類,成帝赦之,不亦宜乎?

【註釋】

引文參見《論語·泰伯》。

遹(yǖ玉):詭異,奇異。

依倚:依傍,這裡是組合的意思。依倚事類:指組織材料、安排內容。櫝(dú獨):書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