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天行也。政事之家(1),以寒溫之氣為喜怒之候。人君喜即天溫,即則天寒(2)。雷電之日,天必寒也。高祖之先劉媼曾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3),此時雷電晦冥。天方施氣,宜喜之時也,何怒而雷?如用擊折者為怒(4),不擊折者為喜,則夫隆隆之聲,不宜同音。人怒喜異聲,天怒喜同音,與人乖異,則人何緣謂之天怒?
【註釋】
(1)政事之家:解說政事的人。
(2)即:章錄楊校宋本作“怒”,可從。
(3)遇:交合,交媾。
(4)用:以,以為。
【譯文】
雷擊,折斷樹木,毀壞房屋,有時危害打死人,就認為是天發怒。但有時只是打雷,沒有折斷樹木,毀壞房屋,也沒有打死人,難道是天無緣無故地發怒嗎?君主不無緣無故地歡喜,也不無緣無故地發怒,歡喜與發怒一定會有獎賞與懲罰。沒有懲罰而白白地發怒,是天在胡鬧。亂來就會失掉威嚴,這不是天的行為。解釋政事的人,用寒冷與溫和的氣候作為歡喜與發怒的徵兆。君主歡喜那麼天就溫和,要是發怒那麼天就寒冷。打雷閃電的日子,天氣就一定寒冷了。漢高祖先人劉媼曾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天神交合,這時雷鳴電閃昏暗不明。天正施氣給劉媼,這應該是大喜的時候,怎麼天要發怒響雷呢?如果認為擊斷樹木是天發怒,不擊斷樹木是天歡喜,那麼隆隆的雷聲就不應該是同一種聲音。人發怒、歡喜是不同的聲音,天發怒、歡喜卻是同一種聲音,跟人的不相同,那麼人根據什麼認為打雷是天發怒呢?
【原文】
23·6且飲食人以不潔淨,小過也。以至尊之身,親罰小過,非尊者之宜也。尊不親罰過,故王不親誅罪(1)。天尊於王,親罰小過,是天德劣於王也。且天之用心,猶人之用意。人君罪惡(2),初聞之時,怒以非之,及其誅之,哀以憐之。故《論語》曰:“如得其情,則哀憐而勿喜。”紂至惡也,武王將誅,哀而憐之。故《尚書》曰:“予惟率夷憐爾(3)。”人君誅惡,憐而殺之,天之罰過,怒而擊之,是天少恩而人多惠也。
【註釋】
(1)誅:懲罰。
(2)罪:懲處。
(3)惟:語助詞,無義。率:遵循,沿著。夷:公平合理。這句話今本《尚書·多士》作“予惟率肆矜爾。”
【譯文】
拿不潔淨的東西給人吃喝,是個小過錯。以極尊貴的身份,親自處罰這樣小的過失,不是尊貴的人該做的事。尊貴的人不親自懲罰有過失的人,所以君主不親自懲辦有罪的人。天比君王尊貴,親自處罰有小過失的人,這是天的德行比君王還低劣。天用心,跟人用意一樣。君王懲辦惡人,剛聽到他罪惡的時候,憤怒地遣責他,等到要懲辦他的時候,又同情憐憫他。所以《論語·子張》上說:“如果弄清他犯罪的情由,在殺他們的時候就應該同情憐憫他們而不要高興。”商紂惡貫滿盈,周武王要殺他,還同情憐憫他。所以《尚書·多士》說:“我將按照公平合理的辦法處治並憐憫你們。”君王懲罰惡人,是憐憫地殺掉他們,而天懲罰有過錯的人,是發怒並擊斃他們,這是天刻薄而人慈悲了。
【原文】
23·7說雨者以為天施氣。天施氣,氣渥為雨(1),故雨潤萬物,名曰澍(2)。人不喜,不施恩;天不說(3),不降雨。謂雷,天怒;雨者,天喜也。雷起常與雨俱,如論之言(4),天怒且喜也,人君賞罰不同日,天之怒喜不殊時(5),天人相違,賞罰乖也。且怒喜具形(6),亂也。惡人為亂,怒罰其過,罰之以亂,非天行也。冬雷,人謂之陽氣洩(7);春雷,謂之陽氣發;夏雷,不謂陽氣盛,謂之天怒,竟虛言也。
【註釋】
(1)渥:厚。
(2)澍(sh)樹):及時雨水。
(3)說(yu8悅):通“悅”。
(4)根據文意,疑“論”下脫一“者”字。
(5)不殊時:不在不同的時候,即同時。
(6)具:通“俱”,形:表現。
(7)陽氣洩:按照陰陽五行說法,陽氣在陰曆11月冬至開始出現,以後逐漸增多,到陰曆五月夏至時達到極盛。
【譯文】
解說雨的人認為是天施氣。天施放氣,氣聚集厚了就變成雨,所以雨能滋潤萬物,稱為及時雨。人不高興,不會給予恩惠;天不高興,不會降雨。認為打雷是天發怒,下雨是天歡喜。響雷常常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