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章 門戶(三)

的王進朝道:“韃子雖見我軍沿嶺插遍旌旗,守禦森嚴,雖不遽進,卻也不退,反而廣佈哨騎打探,可見心甚輕我。戰陣之上,兵爭一口氣,怎能讓韃子小覷了!”

王進朝攘甲道:“無妨,讓我部撥兒馬出戰,給韃子點顏色瞧瞧!”

旋即,如洗碧空吶喊充盈,震動群山。王進朝誼子王輔‘臣為主將,帶著五千撥兒馬將士出陣。

清軍見到明軍漫山遍野衝下山嶺,列陣以待。只聽得號角渾沉,五千撥兒馬在二百步外的山腰處分成十餘股,環山將清軍圍在中間。這些出身河套部落的騎手們聽著有序的竹哨,紛紛下馬,收起騎弓,取出懸掛在鞍韉邊的長梢軟弓,先後朝天拋射。

箭雨籠罩天際墜落如注,清軍手持藤牌貓腰在楯車後邊躲避,葉臣不忿,叫來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石廷柱與正藍旗漢軍梅勒額真佟岱,要他們組織軍中所有楯車及藤牌手,緩緩推進山腰,滿洲輕甲步軍則藉著掩護,利用弓箭,居後且行且戰,逐步反擊。同時又讓正藍旗滿洲固山額真阿山組織馬軍準備仰衝山腰。

阿山是滿洲猛將,曾在崇禎二年後金軍圍攻北京城的戰役中率驍騎陣殺明軍大將武經略滿桂,名噪一時。他奉命帶著上千馬軍出列,卻不逞勇徑衝,而是指使鑲紅旗蒙古固山額真馬喇希,讓他以輕騎先去試探。

正面清軍步軍頂著箭矢前進,側翼清軍輕騎迅捷包抄。指揮著山腰撥兒馬軍的王輔’臣遂令四面搖旗,將十餘股馬軍快速聚攏,在馬上又放了一波箭,便即後撤。

撥兒馬甲輕馬快,縱然馬喇希的數百輕騎也追之不及。

這時後陣葉臣發現山嶺上明軍有異動,怕馬喇希太過突前,打出旗號想召他回來。但馬喇希顯然不願放明軍輕易脫身,帶著人馬一個勁兒往前衝,直至山腳處。此時,山嶺上鑼鼓喧天,在山脊布炮的明軍火炮齊發,火光硝煙之間,山腳一線瞬時土崩石裂,草木零落。緊接著,無數明軍鳥銃手不成行伍,以散陣自行,接替了撥兒馬軍,順坡而下,五步一放銃,與猛烈的火炮呼應。

阿山怕馬喇希陷陣難拔,急率數百馬軍急騁。平闊的原野上,清軍重灌馬軍伴隨各隊賓士。這些馬軍騎士人人皆內披鐵甲、外包棉甲,戰馬大多防護周全,且四肢強健,速度亦甚快。人馬飛馳之際,如黑雲翳空,氣勢磅礴,更在漫天銃彈炮丸間倏忽四合,聚散無常,極為敏捷。

明朝一向嚴禁向女真部落輸進鐵製品,乃至鐵鍬、鐵鏵等農具亦在禁止之列。努爾哈赤時期為了解決明朝物資封鎖的問題,開始自力更生積極開礦,透過俘虜、培養等手段,逐漸聚集了為數不少的工匠,掌握了各類冶金技術。赫圖阿拉、瀋陽等城中聚居著大批鐵匠,營房與鍛造場所合在一起,延袤數里。幾十年發展,清軍打造盔甲的水平較之明軍有過之無不及,鎖子甲、明甲、暗甲等甲冑都成為了清軍的制式裝備。

有著精甲防護,縱然偶有流矢流彈蹭上身,也無法對這些滿洲重騎造成嚴重損傷。得到阿山增援的馬喇希下令全體馬軍下馬,步行攀緣登山,邊走邊扯弓放箭,與明軍對射。明軍鳥銃手並不打算在山腰相持,按照韓袞下達“發三響即回”的軍令,各自在心中記著發銃次數,射完便退。等阿山與馬喇希兩部會合,一同登山時,明軍的鳥銃手大多開始往回走,哪怕沒來得及射出三響的,也聽著身後的金鉦棄戰後退。

明軍撥兒馬與鳥銃手皆遭驅逐,回到嶺上,清軍正面壓力一消。仗打到這份上,有進無退,素來自負的葉臣遭到明軍主動挑釁,亦有心給明軍個下馬威,當即重組正面部隊,順勢展開攻城戰。

當下二三千清軍參與攻城,以每大隊百人的小陣,組成大陣前進。小陣內,當先的葛布什賢超哈十人一小隊,每隊裝兩門小炮、三支長槍。其後巴牙喇營四十人一隊,每小隊裝十門小炮、二十支長槍加兩輛野戰專制的楯車。末尾阿禮哈超哈五十人一小隊,除了裝備與巴牙喇營相同數量的小炮、長槍與楯車外,更攜帶梯鑿錐鉤、鐮斧叉棍等各色器械。前後密結,有序遞進。

“韃子忍不住了。”火石嶺城城頭,王進朝俯視百十丈深山腳下攢攢前行的清軍,凝眉深吸一口氣道。

“來得好。”韓袞面無表情,甚至有些冷峻,“韃子一路太順了,挫敗韃子銳氣的硬仗,就從這裡打響。”又道,“光復河山,驅逐韃虜,也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