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變局(一)

封號不能壓我大明一頭?”

“可那些都是皇室血脈所在。”

“皇室血脈?”錢謙益笑笑,“諸公難道忘了,漢代七國之亂、晉代八王之亂乃至本朝寧王之亂等事?”

這一句話,就把方才還聲勢奪人的張慎言一眾人的氣焰打了下去。錢謙益之後,無人敢再接話,因為大夥兒心裡透亮,再往這個方向談下去,免不了觸及靖難之變、奪門之變等本朝大失倫理綱常的禁忌事件。不說是否會落下個誹謗妄議先帝的罪過,就事論事,從這些事件談開去,張慎言一眾人的主張更站不住腳。

說到底,即便在弘光朝廷再沒有權利,南京內閣也不可能屈服於南京官員們的壓力,誰才是頂上的天、誰才是衣食父母,不言而喻。

有著錢謙益領頭的內閣壓制,底下群臣抨擊再激烈,亦無法改變趙當世改封之事成為定局的事實。

南京百官的反對,早在趙當世的意料之中,但說實話,他並不放心上。東林黨等黨派雖名為清流,可對朝政的影響實為濁渾,至少趙當世對這些舊官並不信任。他之所以在南京立內閣、定百官,為的不過給天下個交待,亦是穩固新朝建立初期的手段之一,真正的軍政大全都在範京的趙營嫡系班子的掌握。

早在元末,當時從諸路義軍中脫穎而出朱元璋在成為韓宋小明王韓林兒龍鳳政權的頭號權臣後便開始有意採取權力分離的手段擺脫龍鳳政權對其統一事業的掣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軍權。為了不刺激其他勢力造成負面影響,朱元璋採取了不撤銷中央軍事領導機構行中書省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即先將龍鳳政權下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用以節制諸軍事。

大都督府建立後,朱元璋任命自己的侄兒朱文正擔任大都督府都督,大都督府起先只有朱文正一人在職,但朱元璋隨後透過先將官員納入自己直接掌握的龍鳳政權行中書省、繼而慢慢將當中的軍事人員轉調大都督府的方式將具有軍政合一性質的行中書省的軍事權力慢慢剝離,最終完全歸於屬於自己的大都督府,大大加強了朱元璋對軍權的控制以及軍隊領導權力的單一純正。

透過此舉,朱元璋還有效提升了自身集團的軍事凝聚力。譬如邵榮,他本是朱元璋舊主郭子興的主要將領,郭子興死後在朱元璋軍中地位甚高,與常遇春、徐達並列,甚至後來出任了樞密院職位最高的樞密院同知,地位高於其他將領,但是並非朱元璋嫡系。朱元璋改革行樞密院,原先樞密院官員沒有轉去大都督府,而是先轉去了行中書省充職,像邵榮成為了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常遇春成了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徐達成了行中書省右丞等等此類。行中書省為朱元璋直管,邵榮從相對獨立的行樞密院剝離,受到了朱元璋的直接牽制,從此無法施展,乃至於最後走上謀叛的不歸路被殺,這亦是朱元璋純淨政權的權術。

趙當世隔絕範京與南京的聯絡,主要在於政事,但學的是朱元璋對於軍事的處置。他先天條件比朱元璋好,行動起來自是順風順水能少費許多周折。眼下大敵在外,趙當世對內維持南京現狀即可,南京有錢謙益坐鎮,以下百官只憑張嘴,沒有實權,掀不起什麼水花。假以時日,待天下漸定,重新革新朝廷百官自會提上日程,到了那時候,奉趙當世者留、反趙當世者走,必然沒有左夢庚進南京時那般溫和過渡。屆時即便南京官員盡數下野,趙當世也不擔心,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留有位子,自不乏人傑足堪其任。

範京天使到達西安府冊封趙當世,趙當世按慣例推辭。推辭再三,朝廷皆不允,趙當世遂言“不敢拂聖上隆恩”等言語,接受了冊封。

自是,宋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趙當世之名迅速傳遍天下。

趙當世既改封,厲兵秣馬。當下聚兵關中,有起渾、效節、昌洪左、昌洪右、鎮筸、青桐、奉義前、奉義中、奉義後嫡系九營以及黃得功、張應元、王允成、趙‘榮貴、劉貴、馬萬年、三譚、朱化龍、趙光遠、李際遇等部,共計大兵七萬餘。

陝西一平,後顧無憂。趙當世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名義誓師北伐。除了從關中出發前往山西的七萬人,更分遣使者,快馬去往山西大同府、河南衛輝府、南直隸淮安府,對侯大貴、廣文祿、左夢庚等同定參與北伐的各軍總管,指示協同作戰的部署。

同樣是在八月初,晉北局勢有變。